当前位置:综合 > 

踏寻足迹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深研旱碱麦特色农业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4-09-09 9:12:17|来源:中国周刊|作者:李萌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来到沧州黄骅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图片2.png

师生在试验田合影



在“盐碱地里的思政课”中感受破“碱”重生的力量。在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思政课教师李春峰讲授“盐碱地里的思政课”,引导队员们深刻认识“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的现实意义和“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宏伟目标的重大历史意义。师生参观“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黄骅地升食品有限公司、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骅面花非遗工坊,在调研学习中深入理解科技在解决旱碱麦“望天收”的问题,实现稳产、丰产中的关键作用。


图片3.png

盐碱地里的思政课


在“港口旁的思政课”中筑牢能源强国梦。师生在黄骅港口实地考察煤炭港区码头的船舶运载及煤炭储存情况。李春峰讲授“港口旁的思政课”,讲述了黄骅港发展成为北方重要港口的历史进程和港口建设者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故事,引导同学们领会“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含义。


图片4.png

港口旁的思政课


在“场馆里的思政课”中传承红色基因。师生参观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刘贯一同志故居、黄骅烈士陵园。李春峰讲授“场馆里的思政课”,引导同学们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图片5.png

场馆里的思政课

               

在“乡间的思政课”中体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成果。师生参观“全国文明示范村”李子扎村、河北省“和美乡村示范村”小堤柳村、池庄村等,调研当地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做法。李春峰讲授“乡间的思政课”,引导学生扎根祖国大地,将书本上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6.png 

乡间的思政课


此次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走出校门,走进乡村,将旱碱地农业发展中的鲜活素材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学习中,讲好农业农村农民故事,增强思政课堂感染力、亲和力,在理论与实践中真正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萌)


责任编辑:刘玮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