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成果展 > 

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依靠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

发布时间:2022-03-10 9:13:10

图片1.png


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


3月9日(中国周刊 梅淑娥)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他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扩大就业岗位,增加税收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2021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的通知。这对进一步发挥信用信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推动建立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长效机制,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说,经过深入实际进行调研,目前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抵押、担保不足。企业贷款与个人贷款不同,必须提供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才可以申请。现在很多中小微企业或是由于刚刚才起步实力薄弱,或是经营遇到困难资产不足。总之,没有担保物的话,根本无法提供优良资产作为抵押,也没有具有优良资产的担保人作为担保,固此就很难从银行金融机构得到贷款,即便有土地或厂房,由于不符合银行规定的条件,也难以变现,所以银行也很难接受。


2.中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行为不规范。小微企业报表难以真实反映其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给银行把握客户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带来困难,不敢贸然放贷。


3.中小微企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抗风险能力差。由于中小微企业资产总额较小且处在产业体系的单个环节,所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生产经营有着较大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诚信意识不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时有发生。给银行信贷带来较大风险。


王士岭代表分析说,在2020年我国新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之前,国有大型银行信用贷款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的比例有20%,但是中小银行不足10%。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仍较为严峻,贷款抵押率(中小企业贷款需提供抵质押品的比例)一直在50%上下浮动,普遍高于欧洲国家,而且应收账款延期支付天数(38天)也远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10.79天)。我国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58.4%)远低于发达经济体(70%),且不良率水平虽远低于发展中经济体,但仍略高于发达经济体。


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王士岭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创新完善融资担保制度。


健全完善我国“一体两翼四层”担保体系的联动机制,完善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担保机构之间的联保、分保及再保等机制安排。发挥财政资金的正向激励作用,构建完善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长效机制,扩大担保业务覆盖和融资杠杆效应。完善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考核机制,适当提高担保代偿率等风险容忍度。健全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不同市场主体之间,中央、省、市县不同层级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


打造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


1.县域地方政府要努力打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良好社会环境。制定出台有利于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的扶持政策,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相关部门构建统一的中小微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和运行机制,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尽可能详细地提供企业基本信息和情况,方便金融机构查询,提高市场透明度。


2.大力推动“银行+保险”的创新融资模式。县域地方政府要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实现银保体系的强强联合。将辖区内中小微企业按行业分类进行统一打包,由多家保险公司组建“保险共保体”,通过多种保险产品进行组合,设计一揽子保险方案,对中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转嫁,改变以往保险公司因单一保险产品导致亏损而不愿参与的现象,使其放心大胆向中小微企业开放信用保证保险产品。


银行根据保险公司向企业提供的“财产保险可抵押单”或“贷款信誉保证保险单”可大胆放款,而保险机构因有“保险共保体”的共同承保可无忧授信,从而促使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转嫁风险的组织架构更加稳固。通过保险和银行携手,既为企业应收账款进行增信,帮助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又为银行提供风险缓释手段,扩大贸易融资业务量,同时实现了保险公司业务增长,达到企业、银行、保险、政府多方共赢的效果,从而彻底激活地方整体经济。


3.推进银企、政企对接。由县域地方政府出面,通过向金融机构推介中小微企业、举办小微企业融资洽谈等多种形式,构建银企对接平台,创造合作机会,全方位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责任编辑:游洋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