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元素 > 

新旧产业转化下的个旧锡器

发布时间:2018-04-05 7:08:05

文/汪君艳
摄影/赖维然
责编/王艳玲

个旧曾是全世界的“锡老大”,落寞的矿业城市自己孕育了新希望,锡工艺在庞大的金属贸易衰落后,显示着永恒的生命力。赖庆国也让人看到一个手工艺人的理想状态,在他亲自打造的世外桃源里,锡产业和品牌化,也能传承传统工艺。手艺人和企业家,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并行不悖。

锡是金属中的术士,总带着神秘色彩,古人常在井底放锡块来净化水质,日本宫廷最好的御酒都用锡器盛装,据说会更醇厚清冽;1745年,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船触礁沉没后,在230多年后的1984年被打捞出海,船上370吨茶叶沉没海底,尚有1000余公斤茶叶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水浸变质。

锡都暮色中的生机

在云南红河个旧——昔日的锡都,曾有超过10万人在此从事矿业相关的工作,期北山矿区的职工宿舍、家属楼、学校、电影院,车来车往,俨然一座矿业之城。但2008年个旧被国家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数以万计的工人失业下岗,现在矿区街道上很难见到行人,只剩一片凋零。而个旧那条“锡行街”,因满街的锡匠而得名,在不到50米长的一条小街上,集中了锡制工艺品作坊40多家,他们边做边卖,从早到晚小街上都是一片扯风箱、敲打锡箔、叫卖议价的声音——这些景象早已是旧时期的一个传说。

为了更好地制作出锡器,产业园内的工匠们自创了刻刀和抛光用的刀具。

在一片暮色沉沉的大背景中,赖庆国的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却显得生机勃勃,除了工人的厂房车间,还有锡器藏品和作品展厅、学徒学艺的习艺坊、非遗手造作坊,以及一个乡村教堂。喝茶会友有茶室,怀旧有小亭,他甚至弄来了一整节旧火车车厢,加上荷塘、竹林和几只锦鸡、孔雀……到处都有浓浓的个人理想的痕迹。作为锡工业界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近几年最大的成就是让锡在小范围内从旧工业时代的没落中过渡到新的文化产业形态。

锡的保鲜能力也体现在自身的命运上。

一身中式服装、光头、大胡子外加一根烟斗,斜身坐在阳光斑驳微风习习的树下,一杯茶摆在从村里淘来到木头板凳上,赖庆国的形象跟他的企业和事业一样,都被好好地经营,运转良好如日中天。“花了三年时间打造这个园子和平台,从今年开始,要认认真真做创作,虽然社会应酬仍需要占据一些时间,但条件好多了,就怕年纪大了,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或意识到了却没条件做。”一门手艺的传承、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依赖于这样新决心和新计划在手艺人心中生长出来并得到很好的坚持。赖庆国十几岁开始跟着传统锡匠师傅学艺,五十岁仍然可以有新的计划和开始。

去画每一场梨花盛开

厂房的一角,有两个砖砌的灶台,点上火,铁锅里放入锡块,温度达到231摄氏度锡便会融化成“锡汤”,舀一瓢缓缓注入模具,很快就能冷却成型,再拿来敲打锤炼,延展性也极好,锡是好脾气的金属,闪亮而柔和。锡罐从古至今是被公认的储存茶叶的最佳器皿,密封性好,又无异味,也是赖庆国最畅销的产品。通过模具将液态锡塑造成型才是第一步,要做一个称得上“精良”的茶叶罐,细算起来工序有四五十道,下料、成型、焊接、抛光、磨光、配盖⋯⋯有些细节反反复复要许多次,尤其最后一道配盖,茶叶盖盖上去,呈缓缓下落状,再打开也需要缓缓拔气,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密封性。

赖庆国的制锡工艺将锡都三百余年锡工艺的传统精湛手艺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制模、精铸、挫平、打孔、焊接、手工抛光、显斑及抗氧化腐蚀处理、质检、包装等几十道工序。而赖庆国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更有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赖庆国在工作台上随手拿起一个已经打磨光亮的茶叶罐,另一只手拿一个小型电钻,“嗞呜呜”便在锡罐上作起画来,很多客户要求他亲手制作的作品,最重要的也就体现在这画和落款上。

十几岁初中毕业开始学习锡器工艺,跟着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师傅,口手相传,没有什么理论架构,也不会刻意培养审美素养,几年后他觉得这样“还是不行”,于是就考到艺术学院去进修,学习工艺美术,恶补绘画。毕业后又教了三年书,在理论上得到提升,之后才觉得可以从事锡艺事业了。他经营的广告公司曾做到云南地区行业的翘楚,也曾有机会走入仕途,人生的各种机会和选择很多,赖庆国经历丰富,对“锡”长达三十多年的坚持是他总结的成功经验第一条。

比如画画,“我再忙,还要抽时间去写生、画画,当作休息,技艺上的东西一直不敢放”,赖庆国平常更像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处理关系,管理员工,规划未来,不停地接电话和回短信,手工劳作既是他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是他暂时避开俗事的自我精神世界。几笔山水,两只小船,人物只有被微风稍稍吹起的衣衫,不用露任何五官,而近景的石头纹理必须细腻,旁边的兰草每片叶子都摇曳舒展,中国人追求的“雅士”意境就在锡罐的方寸之地表现出来了。赖庆国称之为金属上的“简笔国画”,笔锋粗细得当,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心中有丘壑,下手则熟练得像生理反应,容不得败笔。练了三十年,画画仍然是必修课,春天里山上梨花开,他都是要赶去画一画的。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落款刻“甲午年初,赖庆国制”这几字时的坦荡。

“石模是我的财富”

赖庆国自己修建了锡文化展示厅,从外面看是各种几何方块的结合,模仿的是锡金属的晶体结构,最开始甚至不被建筑行业人士承认是“建筑”,后来他又拖来了巨大的一节火车车厢放在一侧,另一侧是带着红色塔尖的教堂,整个场景有一种奇异的美感,倒是国外来的客人见了大呼“奇迹”。展厅可做锡文化教育基地,从收藏的各种古董锡器,到他目前的各种作品和产品,以及国外的一些特色锡工艺品都自成体系。

左图:赖庆国作品风情锡饰黄釉坛,荣获2010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右图:赖庆国作品四象茶堡,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园子角落有一间上着锁的厂房,这并非普通游客喜欢的参观地,打开一看却着实让人惊诧,一屋子的石模,每件砖头大小,数千件整整齐齐排列满屋。旧时做锡器没有钢模,是用石块雕刻各种图案和形状,然后将锡液浇铸进去,冷却后脱落出来便是原始初坯,现代锡工艺已很少用这种石模,赖庆国却一件一件收了回来,且并不当作可炫耀的来炫耀。“我没有钱,但这就是我的财富。”他说。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