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品苏稻 赏国味 体验舌尖上的曼妙历史

发布时间:2019-04-17 9:24:06

钟灵毓秀的苏州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明清时代便已经成为华夏大地的经济文化中心。江南的精巧细腻与北方的粗犷豪放有着巨大差异,加之文人众多,传播广泛,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文化更被推上了历史的繁华舞台。苏州绣品、苏州手工木作、苏州茶食糕点都被冠以“精细、巧妙”的文化标签而被世人追捧,苏州稻香村(简称苏稻)便是苏式茶食糕点的代表。

苏稻观前街老店

清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稻香村始创于苏州观前街,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形式,制售茶食糕点、糖果蜜饯、野味炒货。《南方饮食掌故》一书曾记录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无意中品尝到苏稻的蜜糕,从此爱上稻香村并赐予葫芦牌匾的故事。乾隆皇帝的吃货之心使得苏稻在清中期便声名远扬并在当时的糕点茶食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1931年刊载于民国时期的杂志《红玫瑰》中《苏州的茶食店》一文,其作者特别着重描写了苏稻的各色糕饼。月饼、宫饼、玫瑰大方糕、肉饺都是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吃货们的心头爱。《红玫瑰》第二卷第二十一期,笔者含涼生所写《吴中食谱》(中)内文“初夏稻香村制方糕及松子黄千糕每日有定数,故非早起不能得。方糕宜趁热时即食,或令婢僕购致即减色。每见有衣冠楚楚者立柜前大嚼不以为失雅也。”可见,即便讲究优雅得体的文人雅士也不能抗拒苏稻即买即食的大方糕及松子黄千糕的美味,站在柜前有失风度的大嚼特嚼。

民国杂志《红玫瑰》第2卷第21期封面

1934年,同是民国时期期刊杂志的《珊瑚》第45期,作者莲影撰写的《苏州小食志》一文提到:“苏州茶食店,稻香村最为著名,其次为叶受和,若东禄,悦采芳,又其次也。”其文中描述苏稻的大方糕“春末夏初,大方糕上市,数十年前,既有此品,每笼十六方,四周十二方……每日祗出一笼,售完为止,其名贵可知。……但顾客之后至者,辄不得食,且顾客嗜好不同,每因争购,而口角打架,店主恐因此肇祸,遂停售多年……”可见当时苏稻的大方糕备受消费者推崇,争相购买甚至为此等美味大打出手。

无论民国还是现如今;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全国上下,老饕们对食材的要求都极为严苛,他们讲究“不时不食”,甚至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一颗颗吃货的心。而苏稻也在经年的岁月里为他们提供着四季茶食,春有青团、酒酿饼;夏有大方糕;秋有月饼、宫饼,冬有四味酥糖……

酥糖制作

2017年,苏稻在集团内部成立非遗传承中心,成立手工制作团队,将不能量产的苏式传统糕点逐步引入现代化生产,经过上百次的科研与实验,终于将青团、酥糖、云片糕等苏州特色茶食糕点实现量产。其产品种类已达300余种,抢救性保护了近30余种苏式传统糕点,丰富了中式糕点的品类,为老饕们提供更多美食选择。

苏稻用近两个半世纪的持续经营,从苏州观前街前店后坊的单一门店发展为在全国拥有10家生产加工中心、600余家门店的大型食品集团,是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其产品已经作为文化桥梁代表中式糕点美食售卖到全球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让我们一起品苏稻,赏国味,体验舌尖上这200余年的曼妙历史。

【中国周刊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商业推广资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参考。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