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鸭绿江畔守国门:薪火传承 喊出祖国这个最闪亮的名字

发布时间:2019-08-26 2:06:11

(通讯员:李鹏宇)主人公:国门寄托着我和父亲薪火传承的爱国情。我时刻记得年少时父亲对我说的话,要守好国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创造安全环境。集安,被称作“东北小江南”的边境城市,见证了祖国的日新月异,而矗立在这里的国门,便是王泽父子二人37年的军旅生涯的见证者。

王泽,1993年出生,2012年入伍,2016年分配到集安边检站参加工作,是一名不一样的“九零后”。

初春的北疆,寒风刺骨。天还没亮,被战友们称为“老王”的王泽便穿戴好装具,从国门前哨出发,开始了一天的警务巡逻任务,而伴随着他的,是几米以内的铁轨、国门、界碑,他是一名“伴轨而眠的国门卫士”。

1984年,王泽的父亲王亚清在这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工作至97年,93年,王泽在这里降生了,对于王泽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他执勤的工作场所,也是他人生路的起始点,他的成长伴随着父亲在祖国国防事业创业阶段的艰辛历程,中队的光辉历史。脚下的土地中有32亩的是他父亲和当时的战士们共同开垦的,1995年集安边检站勤务中队成为了全国农副业生产标杆单位,被原公安部边防局授予集体三等功一次。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两个多月见到他一次,陪我尽情的玩两天,又在我睡熟的时候悄然离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王亚清一心献身边防事业,在基层的日子体会苦乐,在苦乐中完成自己的夙愿。

96年12月,又到了老兵退伍的日子,这一年和往年不同,时任中队长的王亚清带着家人们来为复退的老兵做“团圆饭”。一路的颠簸不提,也就是这一天,王亚清抱着年幼的王泽在国门前留下了他们唯一的一张国门合影“当时我还在抱怨爸爸不让我出去玩,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故事,他不止是牵挂着身前的我,也在时刻保护着身后的边境安全。”王泽这样说

2004年集安铁路口岸国门建成,王亚清带着已经11岁的王泽又一次来到国门前,对王泽说:“能看到国门的建立,爸爸是光荣的,也是幸运的,你长大以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记得要为祖国的边境出一份力。”这句话成为了王泽懵懵懂懂的初心,也逐渐化作了父子二人薪火相传的边境情。

高考时王泽如愿考入了军校,经历了四年的军校生涯,他回到了父亲曾经执勤的地方,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实习,分配到了中队,“在国门前,我能感受到父亲曾走过的路,感受到所有老一辈边防人留下的力量,并带着这份力量守护边疆。”

在23(1)界碑前,时常能看见王泽用朱笔为界碑描红。这是一个铁路口岸的监护点,同时也是著名的省级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有数以千百计的学生,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熏陶。 王泽是这里的一名义务讲解员,日复一日的为来到这的孩子们讲解着这座桥的历史,他说,他仿佛可以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曾经的自己。

“我会像我的父亲一样,矢志不渝的守护着边境,逐渐 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门卫士。”王泽说。三年多的基层工作,让他进一步的体会到了边防人的艰辛,也理解了儿童时期,父亲为国家所做的贡献,现在,他脱下了军装,成为了新一代移民管理警察,身份变了,犹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快到巡逻终点时,王泽习惯性地看了看国门,凝视着国门上的国徽,眼神透露出一丝坚定,嘴角扬起了微笑。


来源:搜狐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