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艺术奇葩——唐三彩

2022-12-01 18:47:00 作者:沈海滨

微信图片_20221201183958.jpg


陕历博唐三彩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力的时朝,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朝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从本质上讲,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一种低温烧造的陶器,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釉色斑斓,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朝也是当时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唐三彩各种形象的器物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线条流畅,骨肉停匀,神完气足,有着独特的动感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再加上斑斓绚丽的彩釉,使唐三彩造型更是不同凡响。唐三彩富有弹性的线条,既流畅又有力地组成形体,变化自然,生机勃勃,具有强烈的时朝精神,是光辉灿烂大唐文化的一个体现。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玉立,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则以马和骆驼为多。


唐三彩主要用于做随葬的器物,称为“冥器”。唐三彩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出土三彩器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为西安、洛阳、和扬州三地。除这三地外,辽宁、山西、甘肃、江西、湖北、广东等地的墓葬或遗址中也有出土。长安和洛阳是唐朝都城所在,是唐朝政治、经济中心,王公、官僚、士大夫以及富商的墓葬集中,所以,唐三彩出土的数量也多,因而又有“洛阳唐三彩”之说。


参观铜川的耀州第一座唐三彩窑址保护展厅之后,颠覆了笔者对唐三彩的认知。这座一千多平方米的展厅,是国内目前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涵最丰富的唐三彩窑址。窑址的陈列展示,突出了遗址自身的文化内涵,在忠实原址原貌的原则下,对一些残损的遗迹、遗物进行了局部修复和复原,以最大可能地展现其丰富的遗存和内涵。


唐三彩是三“彩”吗?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朝的陶器,其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大唐盛世已经成为遥远的往事,但近年来,在唐都长安的故址上,不断出土大批精美的唐三彩。那它们又是在哪里生产的呢?随着长达十多年的考古发掘,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传来:长安唐三彩的烧制窑口,就是古朝北方陶瓷生产中心的耀州窑。1985年在铜川耀州发现了完整的唐三彩窑址后,更加清楚而肯定地展示了唐三彩的工艺流程。在唐朝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主义,到唐朝以后,它包容了外来的许多文化,这个时候起,从绘画、陶瓷,到金银器的制作,形成了一个灿烂文化的特点。盛行于唐朝的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多彩陶器,其中多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这和唐朝当时的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系。三种釉色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它们相互渗透,互相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它的错色、渗色现象,给人一种流畅、自然、清新的特殊美感,而这也正是唐三彩特有的、最令人陶醉的釉色效果。


微信图片_20221201183949.jpg


胡人乐手唐三彩


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但是唐三彩的“三”并非确数,而是一个约数。也就是说三彩实际上是多彩,包括有黄、绿、褐、蓝、黑、紫、白。只不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色彩斑斓的现象,是因为在唐三彩的色釉中含有大量的铅、石英、铁、铜、钴等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形成黄、绿、褐等多种颜色浸润渗化的瑰丽气象。


唐三彩究竟为何用?


窑址中七座窑洞式作坊沿河一字排开,功能齐全。作坊除窑洞顶部坍塌,其余建筑设施、生产工具、模具以及半成品均保存完好。窑址从泥料地炼制到拉坯、模制成型,从三彩釉料的配方、试烧到烧制成品的窑炉,以及配套生产的作坊,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唐三彩制烧的宏伟场景。


耀州窑唐三彩的出现绝不是偶然。首先,它与大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其次,不得不提到唐三彩的用途。唐三彩当年深受达官贵人的青睐,是因为它是极具价值的艺术品吗?非也。唐朝贞观之治后期厚葬之风日盛。当时唐三彩作为一种冥器,主要是为了模拟墓葬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令他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


微信图片_20221201183955.jpg


骑马俑唐三彩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因此,唐三彩曾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规定的标准,他们往往要增加很多,进行厚葬。官风如此,民风亦然,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虞服志》中有清楚的记载:“王公百官,竟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以眩曜路人,本不因心致礼。”唐三彩“随葬冥器”这一最大用途毋庸置疑。其二就是宗教用品,有关唐三彩为宗教用品最有力的例子,是陕西临潼庆山寺设立传经室出土的作品。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三彩器物在唐朝的确也有作为宗教用品的用途。在耀州窑博物馆中,有三彩龙头建筑套饰。这样看来,唐三彩的另一个重要也是实际点的用途,就是制造建筑材料。


微信图片_20221201184005.jpg


西安博物院唐三彩


微信图片_20221201183946.jpg


西安博物馆侍女唐三彩


唐朝时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琉璃的使用也逐渐增多,在单彩琉璃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多彩琉璃。从发掘的情况来看,唐朝琉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单彩和多彩的配合作用。唐人组织三彩生产的序列、分工和制烧工艺技术,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观赏价值。窑址和博物馆参观下来,叹服不已。


各个时期的唐三彩


唐三彩按照品种大致可分为六类:镇墓佣、仪仗佣、天王俑、武士俑、文官俑、胡人男立俑、胡人男骑俑、男立俑、马俑、牵马俑、骆驼载乐俑;僮从俑包括男侍俑、女侍俑和女坐俑。根据各个地区的考古资料。我们可以将唐三彩在唐朝的发展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在唐高宗的中期或稍晚至武则天时期,即公元7世纪至8世纪初叶。陕西地区的三彩器的制作至迟在唐高宗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三彩生活用具的出现先于三彩俑,武则天以后在墓葬中较多的出土三彩俑。第二期,盛唐时期,唐中宗到唐玄宗,即公元8世纪初至8世纪中叶。第三期,中唐至唐末,三彩器物逐渐被瓷器所朝替。比较起来,第一期三彩器的制作不发达,数量较少,品种也比较单调,彩色不够丰富。人物体态清瘦,其身雕叠,衣衫紧窄,有“曹衣出水”的特点。第二期是唐三彩的最兴盛时期,三彩器物在贵族官吏中普遍使用,墓葬出土的数量最多。从生活器皿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动物飞禽,样样俱全,质量最好,彩色最绚丽。人物形象一反前期清瘦羸弱之态,具有鲜明的盛唐风格。其势圆转,衣纹飘举,有“吴带当风”之气魄。第三期佣类基本延续第二期佣类的造型,但风格趋于纤小繁缛,与盛唐气派迥然不同。


唐三彩的真伪辨别


由于唐三彩传世数量有限,目前市场上所能见到、可以买卖的唐三彩器,只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传世品,其二是海外回流品。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历朝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对真品、高仿品的鉴别有四要:一要先品造型、神韵,二要查胎体、胎质,三要看釉质、釉色,四要分析装饰、底板。真品唐三彩装饰物很多,件件饰物做工都一丝不苟,十分到位,而仿品则很难做到处处都天衣无缝。仿品因为生产时间不长,器物表面没有经过酸、碱、盐等地下化学物质的千年腐蚀,釉面新而明亮,上手摸,釉面光滑而顺手, 没有真品的“涩滞”感。经过打磨做旧的仿品,虽然看表面没有那种光滑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仿制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了摩擦的痕迹。如果侧光仔细观察,在釉面就能看到经过打磨而产生一道一道的摩擦痕,用手抚摸器物,有棘手的感觉。真品三彩柱型器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器物底部或主体下部中间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留有合模时的痕迹,并可以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仿制品则用现朝高精度的打磨器处理,反倒双模拼合处画蛇添足。


微信图片_20221201184001.jpg


西安博物院唐三彩


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唐三彩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1989年,在世界三大拍卖行之一的索斯比拍卖行,有一件只有46cm大的唐三彩马,竟然拍出了将近5000万港币的天价。这足以说明唐三彩在现今人心目中的地位。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