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旅行 > 

大理佛堂村的振兴路:做“酷农业”享“慢生活”

发布时间:2020-08-07 15:59:19|来源:新华网



佛堂村前湿地里的“白驹过隙”装置艺术作品(6月4日摄)。新华网发(邵宇鹏 摄)

  新华网昆明8月5日电(康静)暑期旅游旺季来临,陈代章最近一直在朋友圈“拉仇恨”。山清水秀、丽日白云,一会在山间“烧烤趴”,一会搞乡村音乐聚会。疫情缓解旅游复苏,他要为佛堂村多拉人气。

  其实,在6月初,因为把秧苗栽到了屋顶上,佛堂村的“栽秧节”早就红了一把。

  当天,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许多乡亲们早早来到佛堂村的“空中稻田剧场”,参加一场土洋结合的“栽秧节”。既有传统的吹唢呐、舞霸王鞭,又有电吉他和乡村民谣表演,秧官敲响芒锣,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屋顶稻田“七分地”下面,同时举行乡土画家赵志明的水彩画展。

美丽的凤羽坝子(6月4日摄)。新华网发(赵立林 摄)

  佛堂村与大理一般的白族传统村落相同又不同。这里有乡村咖啡馆,有网红装置艺术,办过凯迪拉克试乘试驾,不少“名人大咖”趋之若鹜,还是全州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以前,佛堂村是镇里数得着的落后村,垃圾遍地、滥伐森林。近四五年,佛堂村之变给人启发:生态乡村这碗饭,怎么“吃”才能有滋有味,又变出花样?



栽秧节上,当地白族村民现场制作传统食品(6月4日摄)。新华网发(邵宇鹏 摄)

  “紧箍咒”倒逼出“软乡村”

  天马山前,一泓碧水之上,八匹形态各异的“骏马”凌波而过,蓝天白云下更显飘逸。这是佛堂农民周正昌的作品“白驹过隙”,奔驰的“骏马”其实是钢筋焊接。而马踏的湿地,如今水草丰茂鸢飞鱼跃,以前是一片鱼塘。佛堂所在的凤羽坝,生态湿地库塘有3400多亩,是远近有名的高原鱼米之乡。

  外地人见这里水光山色赞叹不已,镇党委书记项丽娟心头别有一番滋味。凤羽坝子50多平方公里,在苍山之首云弄峰背后,又是洱海“源头的源头”。为保护好洱海,洱源县大规模调整种养殖业结构,投入巨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污染不能有,化肥农药被严格控制,生态红线的“紧箍咒”一度令人迷惘:绿水青山有了,金山银山何来?

  佛堂村人陈代章,做过建设银行大理古城支行的行长,见多识广不走寻常路。2016年,他辞职返回家乡搞乡村建设,后来还拉上了资深媒体人做合伙人。大家从城市到乡野、从“金领”到农人,原因除了情怀还有眼光。

  在陈代章眼中,凤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地处大理丽江之间,徐霞客到凤羽都称赞“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是理想的乡村振兴“实验田”。

  一条“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的新路在凤羽逐渐清晰,佛堂正是策源地。截至目前,龙头企业“千宿文旅”在凤羽已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退步堂、天马草堂、乡愁公园、星空餐厅、空中稻田剧场、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等,还出版两本书和《打开凤羽》画册。

  佛堂村变了,58岁的村民董全如说,这是全镇最漂亮的村子,年轻人好找媳妇。陈代章说,生态是发展的前提,没有政府持之以恒对洱海保护的投入,没有凤羽坝禁用化肥农药的政策,今天的一切无从谈起。2009年洱源县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2019年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十年辛苦不寻常。

  “紧箍咒”确实紧出了新天地。如佛堂村传统的稻田养鱼,一度因滥用农药化肥而绝迹。如今在农业部门指导下,连片的稻田养鱼又回来了。六月份水稻分叶,每亩放15公斤鲫鱼,百日后可收获50公斤“稻花鱼”,稻米的品质也更好,增收一千多元。许多农户还舍不得卖鲫鱼和绿色稻米,留着自己吃。

  佛堂村如今青石板铺路,墙壁上是一幅幅田园画,家家户户改了水冲式厕所;干完农活,可以到乡村咖啡馆坐坐,或看看画展啥的。项丽娟说,县里专门编制了凤羽乡村振兴规划,像佛堂一样走“村落保护+循环农业+乡村文创艺术和休闲旅游”之路,对此我们无比坚定。

栽秧节上,当地老婆婆摆摊售卖传统民族工艺品(6月4日摄)。新华网发(邵宇鹏 摄)

  要大米也要“流量IP”

  陈代章的微信朋友圈里,整天都在发田园牧歌,或是去地里刨土豆,或是看李子红了,或是摘生菜做蔬菜沙拉……有朋友戏言:“陈行长”不但想卖农产品,还在售卖生活方式。陈代章乐了,正中下怀!这就是团队想打造的“凤羽IP”。

  好生态孕育好物产,凤羽的菜籽油、土蜂蜜、豌豆粉历史上就闻名遐迩,是地道美食。在佛堂村秀源农业公司,洁净程度达10万级的核桃糖生产车间即将投产,年产值达千万元。陈代章是秀源公司的法人代表,他介绍去年一共卖了600多万元的菜籽油、大米和梨膏等,还有两千多瓶蜂蜜和青刺果油等,为村民提供了5000余人次的务工。

  当地村民卖土蜂蜜是100多元一斤,秀源公司的是300元;当地菜籽油卖不到10元一斤,秀源公司的贵了7、8元;还有白米、核桃等,公司的价格都差不多翻番。除了生产成本和包装,就是公司的销售渠道更广泛、更有“圈层”特点,还可以溯源产地情况。背靠“千宿文旅”的网红策划与资源,陈代章发朋友圈不是为了“拉仇恨”。

  乡村文旅越来越融合发展,生态、度假、创意密不可分,小而美的精品项目是趋势之一。端着青山绿水的金饭碗,“单打一”卖农产品也营收困难,需要“文化赋能”,“融艺术、慢生活”既是包装卖点,也是理想目标。凤羽镇的“小目标”,要把凤羽坝子打造成国内最大的露天美术馆。

  凤羽人李四珍的纠结,也很能说明这点。李四珍从卫校毕业,一直和丈夫做农资生意,批发化肥农药,她敏锐看到保护洱海生意前景渺茫,就转到有机农业开发。

  2015年4月,她包了四五百亩地,用休耕甚至浸泡暴晒的法子改良土壤,还人工除草严格执行有机标准。她说:“这条路太苦,积蓄和贷款投进去,去年才年度收支平衡。”“酷农业”成了“苦农业”,品牌塑造、市场开发是“命门”,李四珍体会到不会“玩虚的”真不行。

  佛堂之路,虚实结合,陈代章称“既要大米,又要流量IP”。物产方面,力推菜籽油和凤羽白米两个重点农产品。菜籽油采用物理压榨工艺,打造“凤羽绿油油”品牌;白米包装时尚,今年还栽秧试种了几个新品种。他认为,物产销售很重要,既给当地实实在在的带动,又支撑企业的现金流,还是一个通过销售推广品牌的过程,为此他们在大理古城开了实体店。而“玩虚的”方面,去年丰收节拍卖会,空中稻田七分地的稻米拍卖了21万元,吸睛无数。



栽秧节上,时尚的手碟演奏和乡土氛围十分融合,一点不违和(6月4日摄)。新华网发(邵宇鹏)

  老品种伴着乡愁回来了

  作品“白驹过隙”的诞生背后有故事——当农民艺术家周正昌得知要“扎几个大马”,他的思路是砍树枝搭出马的身体,再给他披上棕树皮当皮毛。这方案被否决要求用钢筋替代,以接近“现代艺术”。这可难为了农民周正昌,但他最终不负众望,八匹马的造型横空出世。而负责焊接的农村师傅一开始牢骚满腹,认为是瞎折腾,越来越多的赞誉最后改变了他们,这甚至成了他们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佛堂村的新式建筑、乡村咖啡馆和活动策划等,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周边村民。陈代章说,他们的员工攒了钱,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卫生间;有的村民建房子,会提前来退步堂看看,贴瓷砖不流行了。而千宿文旅投资的建筑,请外面的设计师,工匠和材料则用本地的。

  凤羽镇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单位的第一稿被推翻,后来吸收了贤人能士的意见,前后打磨了半年,对全镇重点“点位”都有详尽设计,具体到建筑式样等。项丽娟说,无论是文旅产业发展的辐射需要,还是乡村振兴的整体考虑,都需要把佛堂村的理念注入凤羽坝子,让传统和乡愁以新的动力和样态回归,“向传统要效益”。

  尊重乡土传承,尤其体现在当地对大涧村的开发思路上。大涧村地处凤羽镇的偏远山地,2000年整村搬迁,留下断壁残垣。在政府支持下,千宿文旅把大涧村及周边山地流转过来,面对空村,他们的思路是“先别动它”。大涧自然村所属的上寺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江琪说,这块废弃的土地因为封闭管理,如今植被好了,麂子、野鸡等野生动物多了,上寺村还刚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其实,这里已成为半山酒店、星空餐厅、帐篷酒店和野外徒步等的理想场所,空间无限。

  老村牵着乡愁,粮食老品种也是。庄上村因为海拔高,传统上种红米,但亩产四五百斤,后来逐渐被高产的新品种取代。红米虽然口感糙,但作为老品种的营养价值备受外界追捧。在秀源农业每公斤稻谷10元的订单支持下,当地鹏峰农业合作社今年恢复种植50亩,村民杨卓繁说,种红米不能施化肥,否则水稻光长高不灌浆,也对改良土壤好。

  为恢复油菜花传统风光,镇上对种油菜每亩补助400元,近三年凤羽镇油菜花面积增长了五六千亩,老凤羽坝的样子逐渐回来了。

  白族姑娘阿紫香走出凤羽,正在北京学习珠宝设计,今年的“栽秧节”她专程赶来助阵。阿紫香说,凤羽的发展机会挺好,慢慢展示出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自己准备学成归来。“没啥好诧异的,未来凤羽吸引的‘金凤凰’会更多”,她解释。建好新型乡村田园综合体,佛堂村有句踌躇满志的口号:世界会走向我们!(完)


责任编辑:杨文博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