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百融云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呈现四大趋势

发布时间:2020-04-10 2:20:05
4月7日,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媒体奖学金项目举办线上主题班会,特邀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悦,百融云创首席风险官、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理事季元两位重量级嘉宾,分享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联合报告。刘悦从宏观层面解读了疫情对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季元从微观层面剖析了疫情对信贷行业的长短期影响,并给出相关策略建议。

疫情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解读

从非典和新冠疫情的纵向比较研究结果来看,目前研究人士得到了较一致的结论,即本次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将大于非典。主要原因有两点:1.新冠病毒影响区域大幅超过非典,此次受影响区域的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比例约63%,远超非典时期的18%;2.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第三产业占比由2003年的28%上升至74%,其中消费零售额占比由25%上升至71%,这些都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部分。供给侧需求侧双冲击,需求端冲击大于供给端,再叠加乘数效应,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刘悦表示,除了两次疫情发生的背景不同等因素之外,还需关注在既有历史航标的锚定效应下,投资者预期的变化。疫情对中国经济会造成短期冲击,不影响长期经济增长,但需要政府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短期冲击,防止冲击扩散影响市场信心。从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来看,反弹的速度和幅度都表现出“过度强劲”的态势,欧洲部分国家市场甚至在反弹后创下了新高,在疫情发酵早期,资本市场似乎对于本次疫情的冲击过于乐观。

从横向比较研究结果来看,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投资者将其解读为短期的区域性外部冲击,国外市场受冲击影响程度小于国内市场,而随着新冠病毒向全球扩散,这种短期冲击逐渐引发对金融市场内生不稳定性的担忧,存在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梳理全球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不外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三股力量的作用。此外,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背景下,各国需通力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疫情的影响将长期化。随着新冠病毒开始在欧美扩散,原本被界定为短期区域性冲击的新冠疫情开始成为全球公共事件,叠加石油价格暴跌的突发因素,疫情对需求的短期冲击可能将传导至金融市场,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同时经济增长的报复性反弹未必存在,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外部经济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国际局势保持密切关注,积极与各国政府保持沟通与合作,通力合作应对此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就中国内部而言,在疫情已得到控制的当下,需要抓紧时间推动复工复产,以财政支出为抓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同时发力。目前的政策约束和挑战在于,要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不能显著拉高贫富差距,而全球不确定性高,力度不好拿捏。鉴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空间还很充裕,可以采取相机抉择的调控思路。财政政策方面,扩大预算赤字,增大专项债发行力度,试点和推广土地流转政策。要大力度推进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同时出台一批产业扶持和消费促进政策,十倍努力推动经济反弹。

从疫情对信贷行业影响看银行数字化转型

1.数字化帮助信贷机构抵御疫情冲击

根据对百融云创合作机构的调查分析,疫情对各类信贷机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疫情期间,银行等机构业务量同比下降20%左右,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信贷机构的业务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季元指出,这些数值背后的故事主要有两点,一是各类信贷机构在此次疫情期间的迥异表现,揭示了背后数字化能力的差异。数字化能力在机构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应对两方面都有所体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机构,业务规模基本未受影响,在风险变化的响应上也更加敏捷。而相对传统的机构,业务规模受影响较大,而对风险的响应迟缓也会在未来的资产质量上有所体现。二是疫情严重也影响到个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从而影响信贷机构的资产质量。数据显示,对于银行借贷人群信用风险按月变化情况,1月22日-2月信用评分均值出现明显下降,客群质量降低。

2.从疫情看信贷机构转型趋势

疫情的影响给银行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数字化的本质是无人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机器替代人的过程,这次外部冲击就让各类银行和信贷机构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同时疫情也考验了金融机构在非常规环境下的经营策略,短期环境中,在疫情防控前提下复工复产逐渐开展,而从长期来看,经济和社会格局剧烈变化,如何优化经营结构是各大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议题。

为缓解疫情的影响,近期政策持续发力,鼓励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其中明确强调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支持疫情防控,发挥线上业务的支撑作用。综合政策导向和实际分析,未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将呈现四大趋势:

趋势一: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疫情期间,保障金融服务通畅和提升效率成为了监管要求, 而事实上,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和形态。对于很多中小银行而言,长期严重依赖网点和线下人员尽调,此次受到疫情影响很大。经过此“疫”,金融机构将由表及里,从战略和实质角度更加注重转型升级。

实现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远程银行,需要依托线上金融服务工具和底层技术,如线上获客、展业、服务工具,远程视频开户、面签、服务,在线智能客服,远程打卡、协调、培训办公,人脸识别,OCR识别,电子签章,智慧短信等工具。强大的数据和IT基础设施是在线业务的技术支撑。

目前,百融云创拥有一套科技助力数字化转型的“3+1”平台,即基于自动模型训练平台、自动模型管理平台、决策引擎平台,和基于业务主题的数据中台,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后盾,帮助银行实现海量内外部数据管理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能力、高效迭代模型能力和模型快速部署能力。

趋势二:智能客服分担业务激增压力,优化体验、降本增效

在此次疫情中,智能客服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缓解客服业务压力的激增,二是解决集中服务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百融云创将原本用于金融领域的智能语音外呼产品也应用到疫情中,帮助北京、湖北、江苏、中国社区协会、长安汽车等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大批量人群调研和健康回访,大大释放人工拨打压力,缓解基层人员工作量。

趋势三:利率调降、违约上升矛盾下,机构风控能力亟待提升

本次疫情对金融机构做了一次压力测试。大量企业停业导致经营出现困难,企业为保生存裁员降薪,风险传导到个人,导致金融机构的对公和零售资产的风险双双上升。面对这种短期突发事件的冲击,原有的风控体系都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应对这样的危机对风控技术的创新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风控策略的快速响应的能力。

趋势四:信贷支持有方向,疫情防控和小微企业是重点

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也是巨大的,一方面小微企业风险上升,另一方面监管要求不能抽贷、断贷、压贷。为此,服务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是最大的挑战。疫情期间涉及到消费、进出口这些行业受到冲击最大,特别是提供线下服务的企业。

百融云创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与产业平台合作,根据产业平台数据筛选出优质客户推荐给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历史数据确保小微企业经营的真实性,通过交易结构设计锁定资金用途,突破传统小微金融业务模式的限制,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百融云创已经与化工、纺织、钢铁、物流等行业的平台合作,累计服务数十万家小微企业。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