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清明上河图》824个人物原地复活,解读名画背后的北宋危局

发布时间:2020-04-04 7:18:29

一提起清明节,很多人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清明上河图》。900多年前,宫廷画家张择端将这幅饱含“警示”意义的画作呈给宋徽宗,满朝上下却只看到帝国盛景。

900多年后,作家冶文彪耗时十多年,在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复活了原图824个人物,揭开了这幅千古名画中隐藏的阴谋与杀局。

  《清明上河图》看似和谐,却暗含北宋帝国灭亡的真相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然而,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一夕扫尽。900多年前,张择端用这幅画来警示宋徽宗;900多年后,冶文彪根据这幅画还原了北宋的政治现状和社会危机,试图揭示北宋帝国灭亡的真相。

在《清明上河图》看似和谐的画面中,一艘船眼看要穿过桥梁,船工才慌忙放倒桅杆,成为整幅画的“画眼”。作者冶文彪说,整幅画中“没有一个人物、一个物件或一个线条的粗疏,但画眼处偏偏有这么一个不合常理的意外事件,不得不让人心生遐想,《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创意动因和核心悬念正是来源于此。”为此,冶文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从北宋浩繁史料里找到一个支撑整部小说的关键节点,并设计出小说的核心谜题,即:北宋为何迅速败亡?之后,又围绕“画眼”的梅船大案,设计一系列推理迷局,微案、小案、中案、大案环环相扣,构成了关乎北宋国运的千古奇局。

  原图824个人物逐一复活,每个人都有名有姓有身份

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冶文彪将《清明上河图》中的824个人物原地复活,并将画中无数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演绎成一部恢弘、鲜活的历史悬疑巨作。书中,824位人物都有名有姓有身份,上至天子重臣,下到贩夫走卒,均被放置到各自所属的阶层。他们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伺机而动,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转动着北宋帝国命运的轮盘。在冶文彪的笔下,那些遍布在虹桥四周的卖饼郎、跑腿、挑炭夫,被解读为眼线和细作,也得到了一些历史研究者的认同。

为了让这824个人物真正活起来,冶文彪又对北宋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大模块和士、农、工、商、兵五大群体进行分层设计,由大及小,逐步深化,最终落实到《清明上河图》的每一个人物身上,给画中的人物取名,设计他的身世、性格和处境。据悉,《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如赵不尤、朱克柔等,甚至连《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也出现在书中,成为贯穿始终的人物之一。仅在人物设计上,冶文彪就下足了功夫,以至于读者赞叹:“作者像是从北宋穿越来的。”

作者痴迷《清明上河图》十多年,查阅典籍4000万余字

十多年前,冶文彪偶游开封,被《清明上河图》的一比一临摹画吸引,并立誓围绕此图,创作小说史上最庞大的推理布局。为此,冶文彪潜心研究了十多年,为了呈现宋朝的世俗风貌、货币物价、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他购买了《东京梦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宋会要辑稿》等四千多万字的宋史典籍,几乎将书房改成了《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室。冶文彪自述,“每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闭眼,就看到画中街头人影晃动,搖锣叫卖。我还喜欢历史,对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原理感兴趣”。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故事架构之宏大、逻辑推理之严谨、人物刻画之细腻、人文气息之浓厚,令各界读者纷纷赞叹,系列六部的豆瓣读者平均分高达8.4分。经济学家梁小民评价作者冶文彪,“写历史如身临其境”,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也在微博推荐《清明上河图密码》,日本著名书评人则评价该书是一部“描述北宋的野心之作”。据了解,《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翻译出版权已经输出到日本、越南、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影视版权也被阿里影业以天价买下,位于开封的影视基地正在紧急筹建中。


来源:中讯财经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