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竹纤维和竹浆粘胶纤维定性鉴别试验方法》纺织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发布时间:2020-03-23 1:36:11

(作者:张毅,竹纤维产业网)

202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实施《纺织品竹纤维和竹浆粘胶纤维定性鉴别试验方法近红外光谱法》纺织行业标准。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

我国经济近几年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突出,催生了人们绿色天然、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市场显现出巨大潜力。竹纤维(天然竹纤维,又称:竹原纤维)是直接从竹子提取的韧皮纤维,是继棉、毛、丝、麻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天然纤维。作为新型的植物纤维,竹纤维性能优异,原料来源广泛,可满足了未来绿色生活的发展需要。

竹纤维应用属于纺织行业和新材料产业,需要从原料、工艺、成品检验等多个环节做好质量把控。由于纺织行业和消费者对竹纤维的认知不足,导致市场上很多不良厂商以竹浆粘胶纤维(化学再生纤维素纤维,又称:竹浆纤维)充当竹纤维,以次充好,极大的混淆了消费者的心智和知情权。

为规范行业和消费者对竹纤维原料的认知鉴别、提升竹纤维产品应用水平、促进竹纤维产业可持续发展,2019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本标准的研制。

二、标准实施的意义

中国《纺织品竹纤维和竹浆粘胶纤维定性鉴别试验方法 近红外光谱法》纺织行业标准的正式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规范竹纤维行业,敦促市场正本清源,杜绝以竹浆粘胶纤维、麻类纤维冒充天然竹纤维的现象发生,有助于竹纤维生产开发和国内外贸易顺利开展;

二是有利于我国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竹材直接利用效率,提升竹林资源附加值;

三是有利于促进竹纤维下游应用产品系列开发,推动新型环保材料的运用与发展;

四是有利于提升我国作为纺织大国的产业优势,发挥竹纤维节能减排作用和创造绿色生态效益。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

《纺织品 竹纤维和竹浆粘胶纤维定性鉴别试验方法 近红外光谱法》纺织行业标准共分10部分,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定性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未知样品的定性鉴别、结果表示、校正模型的更新、试验报告。

本标准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规定了如何收集建模样品,如何建立竹纤维和竹浆粘胶纤维近红外定性模型,以及怎样通过模型可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定性,从而实现竹纤维和竹浆粘胶纤维的快速、无损的定性鉴别。

(一)规定了科学检验竹纤维、竹浆粘胶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

(二)对竹纤维、竹浆粘胶纤维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标准明确指出,竹纤维是从竹子的茎部取得的纤维;竹浆粘胶纤维是以竹材为原料,按照粘胶纤维生产工艺制得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三)利用已定性的样品中含有C-H,O-H,N-H等化学键的合频、倍频震动或转动,以漫反射方式获得在红外区的吸收光谱,建立相互关系模型,实现定性鉴别。

(四)鉴定仪器及仪器性能必须满足扫描分辨率不低于2cm-1,扫描次数不小于32次,光谱范围为12500cm-1∽4000cm-1。

(五)明确规范了建模流程、仪器校正、样品近红外光谱采集、天然纤维素与再生纤维素校正模型。

四、相关的标准体系

为了奠定竹纤维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竹纤维产业网”整理出中国已经发布实施的竹纤维标准体系,包括:

(一)地方标准: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5/T1269-2012《竹原纤维》、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51/T2148-2016《竹原纤维》。

(二)行业标准:国家林业局LY/T1792-2008《纺织用竹纤维》、国家工信部FZ/T01150-2019《纺织品竹纤维和竹浆粘胶纤维定性鉴别试验方法近红外光谱法》。

(三)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1951-2018《天然纤维 术语》。


来源:中华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