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疫情之下苏宁金融在线服务凸显 背后有何"利器"?

发布时间:2020-02-14 6:58:4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苏宁金融充分发扬作为我国头部金融科技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依托全场景资源和金融科技优势,聚焦金融业务线上办理,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智能化、便捷化、精准化的在线金融服务。在保障客户优质服务体验的背后,苏宁金融究竟有何“利器”?下面就来一一揭秘。

问:疫情期间,苏宁金融主推线上服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宁金融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负责人:有句话叫做“让AI去干活,让人去生活”,这句话也生动地描述了疫情期间苏宁金融的在线服务。疫情当前,在AI等金融科技的支撑下,网上分期购物、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中小企业申请供应链融资,保险投保、日常理财等苏宁金融的基本业务都实现了全线上办理。

问:这么多业务线上办理,客户体验顺畅吗?

苏宁金融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负责人:说到客户体验就不得不提我们金融AI技术应用的两大“法宝”,第一个是“小V”金融智能客服机器人,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语义分析引擎和自动问答等技术,构建海量的金融知识库系统,承接苏宁金融客服服务,转人工率10%以下,当前问答准确度超过90%,问题解决率达70%以上。

第二个法宝是AI金融服务助手,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快速充值、语音搜索和智能客服等便捷服务;通过多重听写模型、标点预测、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意图理解等技术支撑,可以提供充值缴费、购买理财、转账等智能语音金融服务。这不仅能够节省用户时间,提高服务效率,而且能够让服务更加的精准,让用户拥有极佳的体验。

问:说到线上金融业务,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安全问题,苏宁金融在安全保障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苏宁金融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负责人:先说跟大家密切相关的消费金融领域,我们的金融AI团队融合“数据+算法”建立了一系列的风控模型系统,真正有效地量化控制风险。基于大数据风控,将信贷业务升级为在线实时的自动信贷工厂模式,并应用于反套现、反欺诈,打击黑产等各方面。以任性贷授信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算法预测,提前过滤剔除互联网恶意用户、社会失信用户、金融失信用户,从风险预测、量化营销、用户洞察、大数据征信等维度对用户进行筛选,有效地降低了业务风险。

与此同时,苏宁金融还将人工智能实际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依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大数据优势,利用大数据算法和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社交网络、知识图谱等,苏宁金融已经打造对公信贷领域的人工智能风险决策体系,形成了精准、高效、智能的信贷业务风险解决方案。

问:除了风控保障之外,AI技术应用有没有打造什么明星产品呢?

苏宁金融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负责人:这要说到支付,组合应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OCR识别等多种类型的安全技术,苏宁金融从注册、登录、交易等全流程优化支付过程,提升用户体验。目前,新用户开户缩短到100秒,1分钟即可完成实名认证,速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基于智能金融交换网关、智能支付决策引擎、智能风控三大核心自主技术打造而成的一键付,没有收银台,没有密码,没有验证码,让支付1步、1秒完成,即迅速又安全。

在理财方面,我们还运用金融AI打造了以苏宁智投为核心的个人资产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从“记账本”、“财务健康诊断”到“智能投顾”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截至目前,苏宁智投管理规模在7个亿左右,为投资者带来了不错的投资回报,并曾在2018年获得“金理财”金融科技卓越奖。

问:苏宁金融AI应用如此优秀,那么它的技术基础或者说它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哪里呢?

苏宁金融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负责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数据、算法和算力。苏宁生态系统同时具备数据、平台和场景等优势,而这些是人工智能研发的基础和核心所在。作为一家30年历史的零售服务企业,苏宁的业务覆盖了零售、金融、地产、文创、体育等领域,拥有多元化、多层次、长跨度的海量数据,再加上O2O融合的智慧零售场景,服务智慧零售核心的金融科技研发团队,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我们金融科技团队正是依靠苏宁生态体系的大数据基础,加强算法研究和算力提升,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逐步打造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先进技术体系,包括智能客服、智能催收、智能投顾、智能客户画像、智能风控等一系列金融AI服务,保障用户在疫情期间各项金融业务的线上办理。

苏宁金融将继续发挥金融与科技力量,为更多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综合金融服务。


来源:环球都市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