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紧扣产业互联、布局数智零售,汇通达谋定"存量时代"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0-01-21 13:49:31

自我迭代、自我进化、自我超越是互联网企业的基本特质,也是科技赋能型企业的基本修养。在互联网的上半场,以阿里、腾讯、百度为首的消费互联网企业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特质。而今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正在从边缘创新演化为主流创新,在这片看不到对手的蓝海之上,参与企业的自我迭代、自我进化、自我超越依旧是核心驱动力。

汇通达作为产业互联网在农村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自我迭代、自我进化、自我超越是其在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近日举行的汇通达年会上,汇通达总裁徐秀贤发表了《全面刷新,全面升级》主题讲话,回顾汇通达过去一年顺应产业发展趋势、聚集发展势能,并有效释放势能,将势能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创新过程,宣布了汇通达最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2020年发展目标,农村商业数字化服务超级平台呼之欲出。

锐意进取、持续创新,汇通达载誉向前

找对赛道、看准方向、勇于实践、真抓实干、快速增长,这是汇通达在2019年的真实写照。在规模上,全年销售突破500亿;在增速上,近5年来企业年销售复合增长50%+;在区域覆盖上,遍及全国21个省、超18000个乡镇;乡镇会员店总数超130000家,服务超3亿农村消费者。

乡镇会员店是汇通达构建农村商业数字化服务的核心节点。为了帮助会员店做大生意,汇通达举办了众多互动大促:全年多场农民丰收节活动;开展全国广场舞+抖音赛事,成功打造汇通达418、双十一等特色全国乡镇集市购物节品牌节。

2019年是汇通达产业互联网布局的开创之年。基于汇通达在全国21省庞大的会员店网络、数据资产及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深度布局了智能零售、农资产业、消费电子、新兴产业、智家产业等五大产业,与相关领域的2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联盟。

汇通达对于区域经济的提振作用亦得到了各地政府的认可,汇通达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创了区域产业园落地模式。全年已落地政府园区20家,覆盖了全国10省、19个城市,在推动当地传统乡镇店数字化转型、助力当地农产品上行、推动区域产业链发展、助力农村劳动力进城,开展优质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顺应时代趋势,汇通达启动产业互联网+数智零售双擎战略

数字化浪潮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过去20年以信息技术、网络科技为基础的消费数字化,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步达到了增长顶点。随着消费互联网市场的饱和,仅仅在需求侧围绕用户挖掘新消费场景已不能带来增量,在存量市场中实现增长,必须在供给侧找到解决方案,通过高品质个性化的供给推进存量消费的升级,产业互联网就此成为当下最大的风口。产业互联网通过销售、供给、生产全产业链互联网化,由用户个性化需求反向定义整个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普惠全产业链。由此可见,消费互联网影响需求侧,产业互联网可直接影响供给侧,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满足消费互联网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利用后发优势提前布局产业互联网,将会有效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紧密耦合,进一步降本提效。汇通达总裁徐秀贤认为:“传统的增量红利会越来越少,如果继续按照增量时代的经营方式,生意一定会越来越难做。相反,通过变革带来的机会和红利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产业技术变革的主题,紧扣数字经济发展的脉搏;要紧紧抓住存量时代的两大机会:一是在供给侧降本提效的机会,二是在需求侧深度经营顾客的机会,发展数智零售与产业互联网双引擎。”

徐秀贤明确提出了汇通达的最新战略。在供给侧搭建产业互联网,通过数字化智慧供应链+平台化生态服务为产业端赋能。具体包括以需求为导向重构供应链,搭建C2B2F;通过端到端的全链路互联,实现全链路数字化运营;整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赋能创造价值。在需求侧构建数智零售,通过数字化智能零售提升终端门店的经营效率。帮助乡镇会员店实现用户粉丝化、全面数字化、经营智能化、赋能精准化。

汇通达的最新战略及其相关实践获得了各界的高度关注。1月9日,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司长骞芳莉、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一行调研汇通达,对汇通达有精彩的点评:数字化转型,是城市和农村的共同课题,汇通达在农村的实践非常具有前瞻性。农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工作很艰难,汇通达的发展模式也很好地契合了C2B2F行业大趋势。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开拓者自然就是引路者。汇通达在农村数智零售与产业互联网方面开启风气之先,发展前景值得期待。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从近五年发展势头来评估,在农村智慧零售和产业互联网领域中,汇通达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头部企业,为合作伙伴与后续跟进者作出了引领示范效应,对整个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鲁东资讯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