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健康饮水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

发布时间:2020-01-07 1:21:30

 健康饮水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 –地球之井天然饮用水将是大健康产业的生力军
时下,大健康成为最热的产业,但是笔者注意到,很多人在大健康产业中忽视了一点,这就是健康饮水在大健康产业中的作用。
大健康产业涵盖医药保健、营养食品、休闲健身、健康服务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从产业层次上看,健康产业包括医疗产业和保健产业两大部分。其中,医疗产业包括医疗器械制造、制药、治疗、护理管理等,而保健产业则包括保健用品、保健食品、保健服务等。从产业特点上看,健康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主流理念,是一项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优势潜力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福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竞争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分析显示,从发展趋势上看,健康产业是全球性的潮流,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也超过了10%。印度、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显着成就。近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均已制定健康产业相关发展规划,将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据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预测,至2020年,整个健康产业的潜力将达到10万亿左右。健康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朝气、饱含绿色、孕育生机的蓬勃发展的青春产业。
对于公民群体来说,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医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古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水是营养之首”、“好水是长寿之源”。现代科学家研究证明,在没有食物的状态下,人的生命可以维持40多天,但人如果3天不进水,生命将无力回天。保证水的足量摄入,能从根本上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美国医学博士,F·巴特曼(F.Batmanghelidj,M.D),他毕生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疗作用。他根据自已多年的临床经验,于1979年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医学界的秘密——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经过临床实验,他不用药,只用水,就治愈了3000多名因各种压力导致的胃溃疡病例。之后的20多年里,他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把喝水治病运用到了包括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哮喘、肥胖、心脏病、失眠、抑郁症等等数十种慢性凝难疾病中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完善了他的喝水治病分子生理学理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患者受益于他的创新发现。他本人曾出现在数百家电台、电视台节目里,并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讲。出版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论文和音像资料。
贝加尔湖水项目导师,苏图岺.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Сутурин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指出:“贝加尔湖是世界纯净饮用水的战略储备地。这是世界上最深(1637 米)、最古老(2500万年)的淡水湖泊,还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湖泊,集中了约 23 万亿立方米绝对纯净的水,并不断更新。这些水够全人类4000年饮用。”
在日常生活中好茶需要用好水煮,好水煮茶茶更香;好药需要用好水煎,好水煎药药更灵。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仁寿教授在其论文中指出:“水作为传统本草的一部分,不仅用于煎煮中药以发挥作用,而不同来源不同特质的水,本来就具有不同的性味,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效用。通过李时珍关于水部的整理与研究,引起对水的药用价值的重视,以便进一步了解水在中医药中的作用,以及今后如何利用不同的水来充分发挥其效用。”
笔者发现,地球之井天然饮用水取自贝加尔湖湖面以下400米至500米深处,因为深,贝加尔湖生态系统保持了独特的自净能力。经过万年自然净化、溶解,造就了每一滴水的纯净品质。贝加尔湖天然饮用水最大的特点是高氧,含氧量高达12%,是世界上含氧量最高的天然饮用水。高含氧,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活化肺细泡、软化心脑血管,有利于抗击雾霾的侵袭。高含氧,有助于让体力迅速恢复、让头脑保持清醒,使身心恢复平衡;丰富的氧还能使肌肤增加弹性,让脂肪迅速消除;尤其对喜欢喝酒和吸烟的人,经常喝富含氧的水,能有效防止宿醉,改善肺部氧气吸收率。(撰稿:李学子教授)


来源:每日质量报道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