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比拼多多还猛?为啥到处都是与蜗牛保险类似的互联网保险广告

发布时间:2019-12-30 6:13:57

从去年开始,一家名为“蜗牛保险”的公司频频出现在多个领域的自媒体中,有微信公众号的知名大V,也有抖音短视频的众多视频达人,更有像快手这样的直播平台都出现了大量直播讲解保险的专业类主播,保险新营销方式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其实互联网保险推广监管甚严,为什么各种平台都愿意为蜗牛保险这类互联网保险企业进行推广?经过细致的行业研究,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信息:

抗风险能力弱,年轻人保险需求尤为迫切

这届年轻人需要保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近年来,各行各业猝死的案例层出不穷,不仅包括平均年龄不到34岁的医生和教师群体(上海瑞金医院麻醉医生、陕西稷山县 90 后教师、厦门六中阿拉贝卡指导老师等),还有热门的互联网行业。华为外包公司员工、华为海外工程师齐志勇、大特保创始人、大疆相机部员工、途牛预定中心副总经理、春雨医生创始人、天涯副主编金波、阿里巴巴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监欧吉良、小马奔腾集团董事长李明、慧聪网副总裁洪广志等等,互联网猝死案例令人触目惊心。

此外,重大疾病离年轻群体也并不遥远。以癌症为例,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有380.4万新增癌症病例以及229.6万癌症死亡病例,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7个人确诊癌症。从个体而言,一生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是73%,若不幸生病,花费动辄几十上百万,医保报销也只够杯水车薪。

相对于重大疾病带来的损失,年轻人的存款数据也颇令人忧心。2018 年《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90后平均存款约815元,49%的90后没有存款,存款 5000及以上的仅占10%。

换而言之,如果未购买保险,一旦发生意外,因病产生的医疗费、调养费、误工费等经济负担大概率要压在父母身上,甚至只能期望通过大病筹款来救命。近日,某位网络歌手身体检查时查出了最为凶险的一种胃癌,而在此之前,他仅仅是“8 月以来左下肋隐隐作痛,以胃炎治疗过几次,除偶有便秘外没有其他任何症状”。在入院后,他也终于明白保险的必要性,在微博上表示:“近几年我就有在关注意外险和大病险之类的,但每次想买,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所以每次都没下定决心。这次的经历让我觉得为亲人投保是很有必要的事。”

作为成年人,既要努力挣钱,也要避免因意外返贫,为自己和家人配置合适的保险,则是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方式。但是保险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深入透彻的保险知识遥不可及,专业的保险服务也尤为稀缺,因此容易“踩坑”,购买到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保险消费套路满满,用户投保易“踩坑”

无论是传统保险还是互联网保险,对于不明就里的用户来说,都有不少“坑”,小则损失上百块,大则在急需用款的时候才发现手里的合同变成一堆废纸。

套路一:文字游戏+默认条款

“0元”和“1分钱”转化套路,是互联网保险的常用套路。例如,某大病筹款平台在用户成功捐钱后,显示只需要0.01元即可获得 “30万抗癌互助金”。除了互助严格意义上不算保险,此外用户很难发现的是,0.01元只用于开通自动续费功能,实际需要花费10元体验一个月。然而正常情况下互助生效需要等待180天,在这段时间内,用户仅仅是出钱“分摊”,履行了义务但并不享受权利。这种“0元加入”、“1分钱加入”的套路并不少见,某某宝也如此,本月缴纳0.01元,下个月起就需要正常缴费了。

这一类的文字游戏,也只是带来了小额经济损失,然而有一些保险产品直接默认同意了《健康告知》、《投保须知》等条款,容易为用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事实上,“健康告知”是买保险的重中之重,购买保险最终能不能顺利赔付,就取决于用户当初的健康告知有没有如实填写。在线下购买传统保险时,部分保险代理人会为了业绩诱导客户隐瞒病情,如今某些互联网保险产品则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默认勾选健康告知,容易造成用户因未如实告知而遭保险公司拒赔的严重后果。

套路二:互助、保险界限模糊不清

对于不了解行业的用户来说,要么把互助当成“保险一样的洪水猛兽”,要么就觉得比保险实惠。对于预算不够的用户来说,互助能够增加一定的保障;但互助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保险,因此有潜在风险,包括:第一,保障内容可随时更改。保险的保障内容由法律规定,不可更改,但是互助并非如此。第二,官方可以停止服务。保险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即使保险公司倒闭,也有法律规定安排其他保险公司接手。但对于互助来说,官方可以因为“不可抗力”、“政策原因”等原因停止服务。如果用户混淆了互助和保险,很可能就错过了合适的保险购买时机。第三,保障额度不足。据悉,某某宝的互助额度是40岁以下可以获赔30万,但是40岁以上只有10万。对于意外患重疾的情况来说,10万额度远远不够,所以互助并不能成为保险的完全替代。

套路三:治病还是投资,目的不明

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购买保险时,指望保险能够有病治病,没病当投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父母一辈,喜欢购买储蓄型保险。有的用户曾经在“好友”怂恿之下购买几万保险,认为该产品“有病会给钱,没病到时候也能把钱提出来”,然而最后才得知保额只有5万,收益也仅与银行定期相近。也有用户选择买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保险理财产品,实际上投资具有风险,不排除亏损的情况出现。业界内买保险当投资暴雷的典型案例是法国某盛公司——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出产的一款投连险,短时间内暴跌95%,令人大跌眼镜。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买保险应主要考虑保障、风险规避,而不是赚钱。

打破信息壁垒,蜗牛保险这类企业其实已经成为行业“传道者”

针对用户对保险的迫切需求和认知误区,蜗牛保险这类互联网保险企业以各大新媒体平台作为宣传主阵地,充分利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表现形式,进行保险知识科普,向大众传授保险配置技巧。业内人士指出,科普的意义,在于打破保险行业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帮助用户获取全面、公开、客观的保险信息。各行业自媒体、权威媒体与蜗牛保险这样的企业频频合作,不仅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保险认知,更承担起保险知识普及的社会责任,可谓一举两得。在知名意见领袖和自媒体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互通的平台。另外,以抖音、快手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以及各大直播平台为纽带,用日常化、碎片化的互联网特色方式,让保险知识渗透进入人们的生活日常,拓宽人们获取保险知识的途径,有助于消除时间和空间造成的认知壁垒,避免用户陷入投保陷阱。

经过对行业的分析,以及对互联网保险头部企业蜗牛保险的专项研究,业内还发现,这类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保险企业进化速度极快,并善于以前沿科技驱动企业创新。经过研究发现,蜗牛保险开创性地打造“人工+智能”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与在线专业咨询相结合,开启“风险分析-方案定制-健康预核保-投保指导-理赔协助”一站式服务,据统计,迄今已经服务超过340个城市的600万用户。

通过多元化的线上传播方式,蜗牛保险让大量实用性和趣味性兼备的保险知识内容广为传播,成为同行模仿的对象;同时也以专业、智能化、个性化的保险咨询服务,持续提升大众对保险行业的正面认知,为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来源:北青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