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时代抉择下的光明科学城

发布时间:2019-12-30 4:04:46

图片29.png

光明科学城整体鸟瞰图

当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遇上了最年轻的国家级科学中心,会绽放什么样的光彩?让人憧憬无限。

一年前,光明科学城破土动工,拥有得天独厚生态资源的光明区举起科学城的金字招牌;2018年9月19日,光明新区升级为行政区,当日的区一届一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深圳作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光明科学城赋予了时代重任下的“光明担当”。

2019年12月18日,在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政府向全球推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2小时会议揽资5600亿。其中,全市9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地块中,光明占了2块,均位于光明科学城内。光明区这个新的科技高地,再次成为镁光灯下的聚焦点。

如何把光明科学城锻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让我们走进光明区,解读从“田园光明”到“科学光明”的转型升级。

1破茧

“批复设立光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送给深圳的一份厚礼。”2018年9月19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仪式上,对深圳这个最年轻的行政区传递了期许: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是光明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是推进特区高质量一体化建设的新起点,也是深圳更好发挥对外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起点。

从新区到行政区,一年多来,光明区站在全市、全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聚光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资源集聚能力。在很多企业家眼里,光明是一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投资热土,更是先进制造业“蓄水池”。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2019年1至8月,在53个重大项目的有力带动下,光明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3%;2019年9月19日,3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450亿元;2019年以来,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8年的857家增加到1192家,大幅增长39.1%。光明区经济增长“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进”的动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迈入千亿级行列。

根深自然叶茂。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空交汇下,时代抉择下的“光明科学城”走上了前台。

2落子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光明科学城开建。科学城成为光明代名词,“光明科学城”进入了高光时刻。

2019年1月25日,光明科学城正式动工建设。总面积99平方公里的蓝图规划,以“科学+城市+产业”为发展规划,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包括光明中心区、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将与东莞中子科学城装置区共同形成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集群。

图片30.png

“要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瞄准世界科技最前沿,努力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支撑深圳原始创新的重要载体,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节点,打造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引擎,打造成为北部中心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当天的开工仪式上,深圳市长陈如桂如是表示。

即便对于向来不乏重磅新闻的深圳而言,这番高端落棋,依然震动了很多人。无疑,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重大决策,为各界打开了想象空间。

利好不止于此。很快,光明科学城又增添了国家战略元素的赋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汪云兴认为,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意味着未来这个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功能、核心设施会向深圳集聚,深圳也将带动全国创新发展。

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表示,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和重要组成部分,光明科学城的定位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更倾向于应用基础研究,而不是纯粹的基础研究。二是光明科学城是开放性的,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区域科研院所或企业有需求,都可以共享。三是相对比较聚焦,产业需要什么,光明科学城就瞄准什么进行研究,努力把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光明科学城建设将使光明区成为源头创新策源地和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地,为深圳在新时代实现新的跨越,乃至为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强劲动力。

据悉,光明科学城启动区用时22天完成了1.82平方公里土地整备工作,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仅用25天就完成了楼村片区2.9平方公里土地整备100%签约。在外界看来,“光明速度”已成为深圳速度的注解。

3坐标

国家级科学中心为什么落子光明?这一直是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可依托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资源集聚区、大学等创新要素,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首当其冲是辐射珠三角的区位价值。”业内人士解析认为,位于深圳北部的光明科学城地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关键节点,毗邻惠州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岸的城市群中,是深圳与其它城市连接的重要枢纽。

为配合“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近两年光明在对外交通上持续改善。以高铁为例,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莞深城际快轨在光明城高铁站交汇,广深港高铁已经通车,赣深高铁预计2021年通车,莞深城际快轨将于2020年开建。目前,区内2条高铁、2条城际铁路、4条地铁汇集,三横三纵,高快速路网密布,半小时可以到达香港西九龙火车站、半小时可到达广州以及深圳机场等重要节点。

此外,光明区具有深圳独一无二的田园风光,山环水抱,有容量超亿立方的水库;产业密度低,具有大片可连片开发的土地,拥有一线城市少有的大幅田园景观。

图片31.png

4谋篇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光明区阔步向前。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87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5家,本土上市公司20家。

10月30日,在2019深圳市光明区投资推介会上,中国首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签约,光明区年度招商引资十佳合作伙伴接受授牌。会上,光明区向外界传递重磅信号,光明科学城正围绕着新一代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等三大领域,集中建设世界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全球一流的交叉性研究平台。

“光明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力军,也是当仁不让的深圳北部中心,我看到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对于公司落户光明发展很有信心。”刚刚落户光明的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烨坦言,“光明区的地理位置优越,营商环境一流,政府服务很及时很贴心。”

结缘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詹启敏满怀期待。在今年11月落幕的2019年高交会上,光明区政府与深圳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签约,光明区实现省实验室的零突破。作为首个入驻光明科学城的重大基础研究机构,深圳湾实验室5年内将建设150个科研团队,人员规模达2000人。按照计划,这个实验室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生命信息、医学工程和创新药物三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与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切有条不紊,循序快进。不远的将来,光明区有望成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和未来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5对标

实际上,在深圳之前,全国已有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包括武汉、成都、西安等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在争取成为“第四城”。

图片32.png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认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都在积极引入科学装置和科研院所,以补足广东地处华南、远离北京等传统教育科技中心这块短板,提升基础学科创新能力的不足。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户深圳,光明科学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地方,未来将成为国内科创引擎,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升级。

“如果深圳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支撑,那么就可以为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坚实后盾,使它们的技术创新可以飞得更高。”有深圳创业人士如此认为。

对于科学城的建设,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有着更为形象的比喻,“科学城落在光明,相当于给我们装了一个‘核反应堆’,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就相当于‘浓缩铀’。下一步,我们就要认真思考,怎么样把科学城的‘核聚变效应’最大化激发出来,为光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于高位起步的光明而言,现在更需要坚守定位,强化战略新兴产业优势,擦亮光明科学城这张“金字招牌”。

6后发

2018年3月22日上午,当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庆祝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全部计划签约任务完成时,“领奖台”上,科学城启动区项目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实华“缺席”了。此时,他正怀着喜悦赶往医院产房,因为他的妻子诞下了小女儿。而就在妻子分娩前一夜,张实华还坚守在现场指挥部,与各个岗位的土地整备工作者一起挑灯夜战。

“在20多年工作经历中,很幸运能遇到科学城,我将尽自己最大力量做好这份工作,珍惜这段时光。”党员张实华感触良多。

与张实华一样,无论是在土地整备现场还是在治水一线,简陋的办公场所、忙忙碌碌的身影、鲜红的标语、红色马甲和党徽、深夜的灯火……无数个记忆片段汇聚成了一段火热的奋斗岁月,一个个“硬核”数字,也折射了光明区重大项目建设的成绩单。

实际上,“科学”与“城”如何深度契合,水乳交融,正是光明当下的必修课。一个个关系着区域高质量发展、群众民生福祉的重大项目,正在重构着一个新的光明。但是要实现并非易事,土地整备、治水提质等,都是一块块“硬骨头”。

“善治是一种探索。”相关人士分享经验说,光明区把重大项目现场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检验考察干部的“考场”,统筹了各方资源,更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整合社会资源,激发了基层治理的强大动力和活力,让老百姓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奠定了治理基石。

在光明区玉塘街道长圳社区元升厂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现场,有全省首家建筑工地党群服务中心——“筑梦·红色家园”,一年时间内为4.7万多人次的工友提供服务,开展各类特色服务100余场。

“科学”与“城”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也正渐入佳境。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已开工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一期投入运营,中山大学附属中、小学,以及科学城智慧公园、中大片区人才安居房等即将动工建设……

可以预期,一个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共识、激发了全社会发展活力的光明,一座科学之都、湾区之芯、绿色之城,将快速崛起。

结语

“茅洲河里鱼翔浅底,山湖绿道玉带缠腰,光明小镇繁花似锦,科学城里群贤毕至。”这是来自光明的民间歌谣,更是一种对未来的真诚期许。

放眼当下,光明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已经如火如荼,风生水起。以科学城为高地,光明正掀起又一轮建设热潮。这样的情景,对很多国人来说,似曾相识——正如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开疆拓土时的热火朝天。如今的光明,更像是一个后来居上的特别样本,有高屋建瓴的站位,有辐射湾区的使命,也有汇聚英才的能力。

时代,选择了充满活力的光明;光明,肩负起了时代的光荣使命。


来源:中企经济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