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小"木头"大造化,细数湖南槟榔产业发家史

发布时间:2019-12-20 4:18:32

小“木头”大造化,细数湖南槟榔产业发家史

 

“湖南有两怪,豆腐越臭越好卖,嘴里嚼着木头块”,这“木头块”说的就是湖南人嘴里嚼的槟榔。这“木头块”可不一般,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27000余家从事生产、加工、销售槟榔的企业,其中湖南省有10650家,位居第一;海南省以6358家,位列第二。

神奇的是,湖南并没有一颗槟榔树,满大街却是吃槟榔人。槟榔产业是如何在湖南这片土地上疯狂生长的呢?顺着湖南槟榔产业发家史的发展脉络,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

 

发芽·小打小闹的摊贩售卖

据考证,湖南成体系的槟榔售卖形成于乾隆年间,在这一时期,存在字号、店铺、胪陈、商贩四种槟榔业务经营形式。其中,字号专营大额批发,店铺从字号进货,胪陈和商贩从店铺进货,商贩与胪陈相当于现在的流动摊贩和杂货铺,有的摊贩除了从店铺进货,还会自制槟榔。《湘潭县志》记载了光绪年间湘潭槟榔市场盛况,“率五步一桌子卖之,台面相向,计每桌日得百钱之利”。

从清朝一直到解放初期,受到清朝传统重仕途轻商贾的文化观念,以及各类不稳定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湖南槟榔行业大多数都是小打小闹式的摊贩售卖,且只集中在湘潭一带发展。

 

古时兜售槟榔

 

辐射·初具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生产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到改革开放新政策的影响,湖南槟榔行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全市槟榔加工、 经营者发展到4000余户,年销售槟榔达700余吨,销售金额达5000万元左右,90年代中期,湖南人吃槟榔的习惯从湘潭辐射至全省各境。

这一时期的作坊式生产,除了设备简单,纯手工切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夫妻店模式经营,也有一些经历了百年历史的老品牌,经过社会洗涟,大浪淘沙,它们始终坚守,做好产品,口碑相传,才让它们在经历社会变迁仍能持续发展壮大。

 

家庭作坊手工切槟榔

 

腾飞·走向有序化的品牌与行业

1993年至今,是湖南槟榔的腾飞时期,这个时期的湖南槟榔,无论是质量、口感、包装、服务上,都有了质的跨越,湖南槟榔产业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模式。

早先的湖南槟榔,在制作工艺和保存手段上都非常简单,将卤水涂在切开的槟榔表面,制作成最简单的“原味槟榔”,用透明封口袋一装,就可以上街销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逐步提升,槟榔产品的不断创新、槟榔服务的不断提升,都是为了迎合日趋多元化的客户需求。

湖南槟榔企业不仅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加工生产,在槟榔选籽、原料加工方面都越来越严格和高标准化。好的槟榔干果只选肉厚、渣少、汁多、味纯的海南果加工,不选印尼果、泰国果,是因为这些果子虽便宜但是肉瘦、渣多且涩味重;在原料加工方面,卤水口味更加丰富,且加工工序更加繁杂,以保证果子质量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现如今,大多槟榔知名企业都拥有专门的槟榔研究室,购置专业的检测分析仪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槟榔生产技艺的改进与提升。

 

现代智能化槟榔生产线

 

细数湖南槟榔行业的发家史,湖南槟榔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类规范化政策出台和推动,离不开槟榔行业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的监督和引导,离不开湖南企业家及从业者们“恰得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


来源:大众新闻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