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融 > 

2020年 中国经济展望

发布时间:2019-12-19 7:51:51

策划/ 王雪铭 詹碧华 金祖发

编辑/ 梅淑娥 李希平 吴丹 王威

支持机构/ 前瞻产业研究院

设计/ 张馨洁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针对广大读者关注的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中国周刊》与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推出“中国经济展望”专题,为2020年中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和相关产业进行预测把脉。

图片来源:微摄

据经合组织测算,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9%,2020年预计增长率仍然为2.9%。在贸易摩擦、汇率波动、英国脱欧等不确定因素威胁下,2019年全球经济将呈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无力的扩张期。预计2020年,经贸摩擦局势可能暂时缓和、多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加码将使得全球经济在2019年的低基数下出现弱势回稳的态势。

2020年是“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三大攻坚战”的最后攻关之年,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关键之年,也是中美经贸摩擦走势不确定之年。

时逢外部乱局,中国经济正在积极转向内敛化发展,向体内寻觅增长潜力。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减,逆周期调节政策将在经济环境不确定中保持“确定性增长”。2020年三大目标将全面“收官”,但GDP可能降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有关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速或将放缓至5.7%。

改革加速 继续调整开放格局

2019年改革开放措施陆续推出和落地,如健全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自贸区扩容至第五批试点,探索制度创新和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举办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宣示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行动和决心;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明年或将有更多城市群规划出台。明年中国改革开放将加速落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结构改革的定力有增无减、新经济生机勃勃,金融市场加速对外开放,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已进入冲刺阶段。

瑞银亚洲预测,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出口限制可能会促使中国进一步加大研发和科技投入,从而带动产业价值链升级。考虑到中国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将重拾升势,政府会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包括国企改革)以减少资本错配,并确保债务水平的长期可持续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预测,无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如何,明年我国会继续开放物资产品市场、服务业市场、投资市场。这三个市场要全面开放,让中国成为世界市场大国。当我们成为世界市场大国,其他国家的命运就会和中国连在一起,就不可能和美国联合起来抑制中国的崛起。魏杰分析,“一带一路”能帮助我们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帮助我们获得抵抗冲击的力量。正是由于有了“一带一路”,才使得我们在中美贸易战中具备了韧性,因为我们找到了新的投资场所和新的市场。现在美国成了我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伙伴是欧盟,第二大伙伴是东盟。所以,明年中国一定会继续经营好“一带一路”,继续调整开放格局,稳健地牵引经济的发展,从而减少在开放格局中我们对美国的依赖,实现真正的崛起。

2020年地产供大于求

近日,国内多家机构发布2020年地产市场预测,供大于求是共识。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刚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从受监测的35个大中城市来看,2019年住宅供给量整体小于需求,随着全国市场进一步降温,预计2020年全国商品住宅将供大于求。

亿翰智库针对全国33个热点城市的住宅库存研究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商品住宅库存和平均去化周期的走势均有缓慢上行,部分城市当前去化状况堪忧,其中,作为高库存城市的代表,厦门的前三季度的去化周期是16个月,去化周期最短是苏州为4个月。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上旬,北京商品住宅库存达7.28万套,是近8年以来的最高点。

随着“房住不炒”政策保持长期定力,本轮地产周期已步入下行通道。2020年房地产政策将大致保持中性,继续因城施政、分类指导;除非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大幅下滑,否则房地产政策不会明显放松。在瑞银亚洲预测2020年的棚改年度目标可能高于2019年,但无法扭转房地产需求转弱的趋势。尽管居民购房意愿依然稳健,2020年房地产销售面积仍将下跌 2-4%,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将下降 3-5%。但2019年新开工增长稳健应有助于2020年房地产投资实现4-6%的增长。

图片来源:微摄
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预测,明年仍然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这三个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将继续处在调整和收缩阶段,中国必须想办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把重点放在三个产业上面。这三个产业,一个是战略型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对这一类战略型产业必须加大发展力度,取得更大的进步;第二个是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等,明年应该对服务业进一步放开约束;第三个产业是现代制造业,特别是航天器制造与航空器制造;高铁装备制造;数控机床制造;核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现代船舶制造与海洋装备制造这些产业等,必须加快发展,不断突破。

魏杰特别强调:“明年仍然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三大支撑性产业继续处在调整、收缩阶段,我们必须支持三个新兴产业在明年有更大的发展,要加大对它们的支持和推动。”


来源:中国周刊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