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作家蜀水:岭南美食变迁新感想——广州叹茶

发布时间:2019-11-27 6:47:26

文/蜀 水

你的心是甜美的,所以你感受的一切都是甜美的;这种特殊的甜美,触动的不只是你的味觉,它触动的更是你灵魂的最深处!

——作者感想

一条美丽的珠江,孕育出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美丽的城市,又孕育出美丽的风情。

自古以来,全天下都流行着“吃在广州”的说法,其美食就像这座城市的市花——木棉花一样,开得红红火火。

广州人关键在于会吃,同样的菜肴只要经过他们之手,色香味都会达到一种极致。

我对广州饮食的认知度很高,但真正记忆深刻的还是广州“叹茶”。

广州“叹茶”这一说,很有几分文雅,好多外地人弄不懂。其实,这是它的官方名称,如果翻译成通俗的名称,大家一听就懂,那就是“品茶”。这个文字游戏,好像“广州塔”一样,说起这个官方的名称,大家都很陌生,但一说起“小蛮腰”这个名称,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

广州“叹茶”并不简单。它分为早茶、午茶和夜茶。特别是要说明的是,醉翁之意不在“茶”。一是历史之悠久,据传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二是规模之庞大,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则三五桌,大则几百上千桌;三是茶客之众广,男女老少皆争先而“品”之;四是茶点之丰盛,可谓集岭南美食之大成。

今天一大清早, 我和朋友们相约去吃“早茶”。这是“叹茶”三部曲之首的经典。

为了赶上最早的早茶,大家都起了个大早床,在预约的地点准时集合。

朋友阿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安排了这家位于市中心的知名茶楼。

茶楼门口挂有一个告示牌:早上七点正式开门。 我们来得有些迫切,这时才六点稍过。但是已有两三位老人捷足先到,又过一会儿,更多的老人们从四面八方奔走而来。从他们身体的行动和满脸的兴奋,可以判断此楼生意的兴隆。

开门时间一到,为了礼让老人们先行,我们最后才上楼到达宽阔的前厅。这时,吧台前已排有长长的队伍。一打听方知,所有的茶客须排队领卡,然后方可进大厅对号入座。

 

我们终于领卡走进大厅。这时,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宽阔高大而明亮的大厅,高悬厅顶的排列整齐的水晶灯放射出明亮的光,照耀着上百张铺着洁白桌布的茶桌;每个桌上,摆放一套精美的青花瓷茶具,特别是架在炉子上的黄铜水壶,它们从精致的壶嘴里向空中冒出一股股强烈的水蒸气,顿添灵动的气氛,有如天宫盛宴之景观。

服务员推着餐车穿行在茶楼的巷道里,女的被称为“靓女”,男的被唤作“靓仔”。他们笑容可掬,随喊即到,手脚麻利。

今天恰逢周末,老人们先来为家里人排队找座,紧接着是年轻人和孩子们纷至沓来。我们发现靠窗的一排已客满,只好选了第二排的一个四人方桌。

我们在琳琅满目的点心单上尽情地打勾勾,然后沏了一壶云南普洱茶。很快,丰盛的点心也被呈上桌来,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吃着点心,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吹水”了。广东人的“吹水”,在东北叫“唠嗑”,在重庆叫“摆龙门阵”,在其它地方还有“吹牛”、“打调子”、“聊天”等等说法。

 

难得有闲工夫“吹水”,于是大家也毫不客气。

“广州为何叫羊城呢?”

“广州最早的地名叫‘楚庭’,越秀山还有清代所刻‘古之楚亭’的牌坊,此称距今已有几千年了。”

“传说有五位仙人,他们披着五彩衣,骑着神羊,还手持独茎六穗稻从天而降,将羊与稻赐给民众后便驾白云而去。这就是‘羊城’、‘穗城’的由来。”

“广州人为何对斟茶者屈指敲桌呢?”

“这是广州特有的叩手礼,很有分寸和讲究,晚辈对长辈要五指合叩,平辈之间用两指相叩,而长辈对晚辈只需一指轻点……”

值此茶楼,饮香茶品点心而谈古论今,人生之惬意油然而生。

“大哥,这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萝卜糕,还有马蹄糕、红糖杂粮糕!”

临窗的两位老人谈话间,方知年长者是一位刚归国的老华侨。

老华侨穿一身崭新的中山装,脖子上挂一条深红色的围巾,满头的银发和长长的银须,额头的皱纹像是用刀刻出来的,两眼饱含着历经沧桑的神韵。

老华侨品了一口茶接着说:“是啊,我记得自己是十三岁那年随父亲出去的,今年刚好七十年啦!”

“我小时候跟父亲来茶楼,那时候通行的是‘一盅两件’,就是一壶茶加两份点心,你看你看,现在的花样多出了几十上百种啊!”

他轻轻地抿了口茶,抬头望了望窗外林立的高楼笑着说:“变了,变了啊!”

陪同他的老人给他夹了一块点心,老华侨把它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着,他笑眯了双眼说:“好吃,好吃,这个红糖糕为啥比我小时候吃的那种味道更甜更美呢!”

我凝望着这位华侨老大爷,被他的感叹深深地打动。

是啊,老大爷,你的心是甜美的,所以你感受的一切都是甜美的;这种特殊的甜美,触动的不只是你的味觉,它触动的更是你灵魂的最深处啊!

朝阳的光辉从玻璃窗照射进来,映照着我面前的茶杯,也映照着窗前华侨老大爷的身影,还映照着茶楼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这是一杯最浓香的早茶;

这是一杯最深厚的早茶;

这是一杯最美好的早茶!

我为它而感叹,深深地感叹!

作家蜀水:原名张一彪,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曾供职《鄂西报》、《三峡晚报》、《中国三峡工程报》、《深圳法制报》、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现任北斗猎头及红铅笔(集团)董事长

 

附评论:

为祖国之巨变而自豪

——读作家蜀水《广州叹茶》有感

作家蜀水先生所写《广州叹茶》一文,以自己在广州茶楼吃早茶的亲身体验及耳闻目睹,反映了中国南方独特饮食文化的传承及新中国70年来的巨大变化,文章以小见大,从兴致盎然之“茶运”折射出欣欣向荣之“国运”,真乃巧妙之笔、求真之笔矣。

素有“羊城”、“穗城”之称的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是古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明清时期更是中国“一口通商”的唯一对外商贸港口。如今,这里又已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前沿节点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地。

广州,自古以来就有“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勇于创新”的传统。尤其是当现代中国被迫步入民族救亡与复兴之路时,这里成了“大革命的摇篮”,成为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呼应的反击反革命势力的一个重要的起义圣地。

改革开放后,这里从支持与支援深圳发展,到自身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40年来,已经从中国的一线城市跃升为世界的一线城市,2018年被全球城市排名权威机构正式列入世界级城市名册。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

开拓务实、内敛包容的广州人民,在经济物质文明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没有忘却融入自己血脉深处的文化精神禀赋,比如“叹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品茶,便是广州人坚持传承的一种饮食文化习俗。

据说,广州品茶,源于秦朝大将赵佗征战岭南称王后的雅兴之举所流行开来。它与“湘楚的辣椒文化”、“川渝的麻将文化”等相得益彰,展现了中华各地固有的文化特色。

尤其是这广州的品茶文化,更是别具一格。正如作家蜀水在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偌大的富丽堂皇的茶楼里,数百张的茶桌上,那一碟碟儿精美可口的点心,那几净明亮的青花瓷茶具,那炉子上冒着水蒸气的长嘴铜壶,使茶楼里雾气缭绕,香气弥漫,和着那品茶人们的家长里短或交流沟通的和谐的说笑声,真可谓人间仙境是也。

可贵的是,这种仙境般的生活,每天都在重复,每天都这么红火。

倘若唐代大诗人元稹天上有知,这广州人民的生活竟是如此幸福逍遥,那么,他那首“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的《茶诗》的理想境界,就算是终有着落了。

是啊,酒能醉人,茶亦能醉人。酒是让饮者迷迷糊糊地醉着,而茶则是让品者清清朗朗地醉着。在作家蜀水的笔下,那位归国老华侨,就是清清朗朗地醉茶的一位饮者。

在老华侨的记忆中,儿时茶楼里的点心只有“一盅两件”,也就是一壶茶加两份点心。而今,点心的花样已是有几十上百种了。不仅点心的品种多多了,而且点心也更甜美了。老华侨之所以感叹如今的点心比儿时的更甜美,用作家蜀水先生的话说:“这特殊的甜美,触动的不只是老华侨的味觉,它触动的更是老华侨灵魂的最深处啊!”

是的。拳拳游子心,深深故土情。这一句“比儿时更甜美”,代表了老华侨对家乡巨变由衷的首肯,代表了老华侨割舍不了的故乡情,也代表了老华侨对未来故土的殷殷祝福。

笔者以为,能够从老华侨品茶的个中感叹中,捕捉到如此之高的精神意境,令中华儿女在品读此文时顿生自豪之感,这便是作家蜀水先生撰写此文的闪光点之所在吧。

(龙道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来源:华夏小康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