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生活可以"断舍离",但记忆永远扔不掉

发布时间:2019-11-15 8:56:38

爷爷去世有段日子了,储物室中依旧存放着不少他留下的旧物。爷爷还在的时候,对这些东西视若珍宝,但父亲则认为这是爷爷的“鼹鼠症”——人老了,就是喜欢囤积东西。如今提倡“断舍离”,把没用的东西堆在家里反而是种空间浪费,因此父亲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彻底清理一下储物室。

可父亲掸干净厚厚的灰尘,经过一番东挑西拣,那些本想大刀阔斧扔掉的物件,却又哪一个都不舍得抛弃。后来父亲告诉我,他在那一刻理解了爷爷的“鼹鼠症”,老家当承载着旧记忆,一个人怎么会舍得扔掉记忆呢?于是父亲把我叫到身边,讲起了那些关于爷爷,关于整个家族的遥远回忆,那些几乎被遗忘的片段重新鲜活起来,一如往昔。

······

时间-上世纪40年代

家当-小皮箱

“这只皮箱,是你爷爷回国时唯一的家当。”

我太爷爷是在20世纪初闯南洋的华侨,依靠中国人一贯的坚韧与勤劳,他在印尼开起了自己的杂货铺,结了婚,生下了我爷爷。爷爷17岁那年,淞沪会战爆发,或许只有游子才能体会“月是故乡明”的酸楚,眼见祖国深陷至暗时刻,稚气未脱的爷爷凭着一腔热血,毅然决然地选择踏上“北归”的轮船,返回战火纷飞的祖国,投身抗战救国的洪流。彼时,爷爷唯一的家当就是那只小皮箱。在这只皮箱里,不仅装着爷爷的细软,更装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宏图大志。

△ 许多家庭都有像这样一只皮箱

如今,那只皮箱经过岁月的磨砺,已经陈旧不堪,边角上的外皮早被磨破,裸露出变得油亮的木制箱体。尽管如此,它依旧是生活变迁的见证,是我家最宝贵的家当。

时间-上世纪60年代

家当-孙大圣铁皮玩具

“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你爷爷竟一直留着。”

打开爷爷的小皮箱,里面装着一个孙大圣铁皮玩具,看到它,父亲眼圈有些红,感叹了一句:“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你爷爷竟一直留着。”

那是60年代,刚从朝鲜凯旋的爷爷听从上级安排,举家迁往兰州。在火车上,从没出过远门的父亲显得异常激动,那时他还只是个不满十岁的少年,完全不知道此行的重大意义,他兴奋地问爷爷:“您调去兰州做什么?”爷爷笑眯眯地回答,去做火柴盒。就像《我和我的祖国》中《相遇》里讲的故事一样,在那个年代,有无数的科研人员和解放军为“两弹一星”隐姓埋名。

△ 《我们的家当》艺术展上的铁皮玩具

戈壁滩上的生活异常单调,夜晚望向窗外,可以看到远处忽隐忽现的绿色光点,那是狼的眼睛。后来《大闹天宫》上映,爷爷为父亲买了一个孙大圣的铁皮玩具,它自然成为父亲唯一的也是最心爱的玩具。后来,随着父亲长大成人,这个铁皮玩具渐渐被父亲遗忘。这个偶然的大发现让父亲开心地像个孩子,他开玩笑地说:“这可是我当年唯一的家当。”

如今,铁皮孙悟空既封存着父亲的童年记忆,又代表着一代人对“大国梦”的热忱与奉献。

时间-上世纪70年代

家当-鸡蛋糕

“那时日子过得紧,鸡蛋糕是难得的美味。”

顺着童年的记忆,父亲又回忆起了他的青年时代。70年代末,得益于恢复高考,在山西插队多年的父亲返回北京,并考上了政法大学。

那个年代的祖国,就像那个年代的父亲一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力奔跑,虽然生活依旧不富裕,但父亲关于那时的记忆永远是甜美的。那种甜美,就像当时他每次从学校放假回家,爷爷奶奶为他准备的鸡蛋糕的味道,父亲说:“你上学时,还总抱怨食堂不好吃。我们那时日子过得紧,一个鸡蛋糕就是难得的美味。”

△ 《我们的家当 All we love》展览上,艺术家李琳琳以蛋糕和铁皮玩具为灵感创作的作品《童梦奇缘》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甜美的记忆并不只停留在味觉上,更源于人们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父亲说,既然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就一定要努力读书,不能辜负了时代。

时间-21世纪初

家当-音乐唱片

“这是我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父亲忆往昔之后,我也在储物间中找到了安放自己记忆的家当。那是一个纸盒,里面装着我上大学时最心爱的摇滚唱片,如果说那时我最珍爱的家当是什么,那一定是它们。

△ 《我们的家当》将今年夏天大热的摇滚酒吧SCHOOL和它的光辉岁月,搬进了展厅

现在想起来,大学时光是我最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祖国“大国梦”梦想成真的时刻,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个夜晚,父亲开着车载着我和爷爷,汇入了长安街上欢乐的车流,我打开车里的CD机,放起了最喜欢的《we are the champion》,在歌声中,我们看到了升上天空的“大脚印”烟花。那一刻,爷爷哭了,我和父亲知道,无论是爷爷还是我们的国家,这一步步走来有太多艰辛与不易。

△ 奥运烟花,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时间-当下

家当-手机

“智能手机,新时代的家当。”

我和父亲从里到外打扫了一遍储物间,又把那些家当放回原位,父亲突然问我:“你说咱家现在最重要的家当是什么?”我想了想,说:“那或许是我们的手机吧!”

当下,手机中的种种黑科技代表了新时代的科技创新。5G时代即将带来,我们可以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随时与世界万物互联。与此同时,手机还为我们带来了各种便捷服务,我们可以通过它社交、购物、查询信息、观看直播,甚至正在兴起的互联网银行可以帮助我们无时无刻获得智能的金融服务。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能通过手机银行随时将自己的全部“家当”带在身边。

从家当中看生活

我家的故事尽管微末,却折射出无数中国家庭的生活变迁。就像父亲对那些旧家当的百般不舍一样,家当的意义是双重的,那些我们曾经使用、珍视的“物”只是家当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家当是我们在“物”上寄托的情感。物件也许有一天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热爱与向往,却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中,留存在一个家庭的怀念里,成为“情感家当”。

△ 《我门的家当 All we love》艺术展在798开幕

上周五(10月25日),一场由微众银行发起,以“家当”为主题的展览《我们的家当 All we love》在798举办见面会。在本次展览上,由黄庆军、陈明强、戴丹丹、康好贤等11位艺术家,和刘非、手工耿、陈国泰等9位个性、职业、年龄迥异的故事当事人共同创作,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们,在家当中所体现出的“生活温度”。

△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像一部中国人家当的田野调查,更像一部中国人经济生活变迁的极简史。

△ 观众体验“虚拟人生”展项

或许有人会疑惑,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为何会以“家当”为主题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艺术展?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在展览见面会上所说的那样,微众银行关注普罗大众的点滴,不仅服务大众的物质需求,也关注大众的精神需求。此次微众银行联手多位艺术家打造这样一个大众艺术展,希望通过展现“家当”的丰富内涵,发现更多美好,传递微众银行秉持的价值观。

△ 在展览中,手工耿展示了自己的家当——手工铁器

因此,微众银行虽然是一家企业,一家银行,但它又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当下这个蓬勃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科技的意义并不止于便利。便利的背后,是像微众银行这样的企业,通过科技为人们带来的温暖和人文关怀。以此初心,微众银行将员工和客户作为自己最宝贵的家当,将“科技·普惠·连接”愿景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展览见面会上,微众银行客户张泉也来到了现场,今年依靠微众银行的金融服务,让他与他的企业渡过难关。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戴丹丹也将张泉的家当——工厂生产的零件,制作成了艺术作品《刚柔相济》。

△ 《刚柔相济》

家当的变化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代表着社会与生活飞速进步。就像《我们的家当 All we love》展览中展出的每件艺术品一样,对于时代而言,它们都是再微小不过的切口,与此同时,它们又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与之相关的个体命运与追求。

可以说,家当可大可小,却饱含生活对我们的最大善意。


来源:慈溪论坛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