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封面报道 > 

刷屏背后的隐忧

发布时间:2019-11-15 7:43:09

吴宾 综合编辑 供图/恒大研究院

摘要: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复杂的新兴科技,行业标准和国家监管政策在逐步制定过程中,对区块链技术在整合营销领域的应用及商业价值创新尚处于培育及探索阶段,从底层技术到应用落地均面临着诸多挑战,其应用前景和盈利模式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区块链标准体系框架

区块链技术蕴含两大机会:一是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方面的机会,主要涉及区块链基础设施,尤其是密码技术、密码算法等;二是区块链技术与细分行业融合应用的机会,包括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但是一项新兴技术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技术、商业与监管挑战

尽管区块链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多样化的场景,然而目前对于大型公链来说由于技术性能、安全性隐患、政策监管等问题仍然无法大范围落地。这些局限在不同区块链技术体系中也或多或少存在,只是程度差别。

性能偏低、资源消耗过大 :像比特币之类基于工作证明机制的区块链技术目前平均每10分钟才能有一个新区块、1个小时后才能确认交易,很难满足高频小额金融交易每秒万笔以上的交易要求。

以工作量证明机制为代表的共识机制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来产生新区块,英国电力资费对比公司PowerCompare的研究表明,比特币挖矿年平均耗电量已经超过159个国家的年均用电量。

安全性隐患:对于大型公链来说,越来越多的矿工为了平滑收益曲线选择加入矿池,从而导致算力的进一步集中。目前比特币的前四大矿池算力之和占比已经超过50%,使得网络受到“51%攻击”的威胁日益加大。对于联盟链和私有链而言,弱中心化架构的安全性尚未得到时间的验证。

此外,业内已经发生若干起黑客攻击事故,给用户造成了很大损失。例如,2016年6月,基于以太坊建立的、创造了众筹世界记录的区块链项目The DAO遭遇了黑客攻击,黑客利用其上智能合约的一个漏洞偷走了360万以太币(当时市值约5亿人民币),造成市场大面积被抛压,引发整个区块链产业的最大危机。

合适场景仍有限:与传统商业基础设施相比,区块链技术的优点在于凭借去中心化获得的高效稳健、数据记录的高度可靠、引入智能合约后的灵活和自动化。但是,许多传统商业基础设施在效率、稳定性、可靠性、自动化等方面目前显示出难以克服的缺陷与故障。例如国家的支付和清结算系统、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等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转稳定、良好、安全,也具有异地灾备方案来保障系统的稳健性,那么相比于要付出的改造成本,进化为区块链技术系统所能提升的效益究竟有多大,即“成本-效益”分析是区块链在场景落地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区块链必须要找到真正具有显著成本收益的场景。

标准尚未统一、监管政策不够完备:目前国内外在区块链领域还没有通用、统一的标准,将产生后续的各种应用兼容性和互联互通问题,不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国内外的重要联盟如Hyperledger、R3、ChinaLedger、BCOS等等都致力于开发统一的标准,我国工信部在2016年10月制定了国家区块链技术标准技术路线图,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正在努力协调制定有关标准。这项工作的推进还有待时日。

区块链技术对现有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带来挑战。形形色色的数字货币创造了一个触角遍及全球每个角落的、史无前例的人造市场,遭遇了广泛质疑。数字货币体系中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均为匿名,使得不法分子易于掩盖其资金来源和投向,这为洗钱、恐怖融资及逃避制裁提供了便利。需加强国际监管协调,形成一致的监管政策。区块链应用到其他商业场景上也有一系列法律和监管问题,例如如何界定智能合约的法律主体性质、如何解决金融交易的最终确认时点(finality)等等。

技术融合、智能合约是趋势

区块链作为对传统信息技术的升级与补充,其发展将与其他新兴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当前区块链仍处于发展初期,不仅需要政府、行业联盟、企业合作制定技术标准和共识机制,更离不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

5G:大型公链的每秒交易吞吐量有限、交易确认时间长(比特币目前仅支持每秒7笔交易,一笔交易一般需要1个小时后确认),除了以太坊、Blockstream主导的侧链和闪电网络技术外,未来5G网络大范围商业化应用后可以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减少网络拥堵,大型公链的性能将得以提升并逐渐适用于每秒上万笔交易的商业应用场景。物联网:当前区块链技术仅能解决链上的信任问题,但对于链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几乎无能为力。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后,链下数据的观测、采集、处理、传输、更新都将实现自动化,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有力保证,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也将得到扩展。人工智能:工作量证明机制被诟病浪费了大量电力与硬件资源,目前比特大陆等矿机生产商已经和比原链合作开发应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共识机制与芯片,将哈希计算转化为应用于深度学习的矩阵计算,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价。

世界经济史实质上是一部工业革命推动的纵向发展与全球化推动的横向扩张的交织历史。工业革命推动了特定领域的分工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最终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全球化则是各行业产业链的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组装、品牌包装、销售等环节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分工协作的最终表现。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首次推进了网络拓扑意义上的全球化。在古典互联网中,人们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和资料,却仍须依托物理世界中的公司等组织形式来建立信任、签订合约、组织生产和分工协作。而在价值互联网中,素未谋面的人们通过区块链来完成以上任务首度成为可能。

通过智能合约的广泛运用,区块链将创造多个特定领域的线上细分市场,直接对接全球范围内各网络节点间的需求和生产。网络拓扑意义上的分工协同将与地理意义上的分工协作将形成更紧密和更深层次的互补,区块链也有望从“信任机器”升级成为产业浪潮的重要“引擎”。


来源:中国周刊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