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2019龙岗对话:政策铺就快车道,龙岗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11-14 6:43:55

碳纤维、半导体、高端装备、纳米触摸屏……高交会如期来袭,“龙岗智造”的一大波硬核科技争妍斗艳。现场,上百块LED屏幕构筑的科幻之境,让观众沉浸其中。

这些前沿科技的背后,正是龙岗科技创新土壤的深厚底蕴。实际上,科技创新不仅是深圳的尚方宝剑,更是龙岗这座新城的安身立命所在。建区26年来,龙岗从一个边陲小镇蝶变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区。过去一年,龙岗创新驱动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8000亿元,增长2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531.27亿元,增长23.8%,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

但是,在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时代大背景下,龙岗不能满足于眼下的荣光,需要对标高标准,谋求大跨越。按照部署,龙岗区要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核心引擎,实现可持续发展。

审视过去,找准方位,校正航向。蜕变后的龙岗,正面临“双区驱动”的宝贵机遇与历史挑战。面对时代问卷,手握科技创新的利刃的龙岗该如何从容作答?这艘科技创新的航母,未来的驱动力又在哪里?

图片23.png

“龙岗速度”的缔造:

科技创新元素的风云际会,龙岗显现“吸粉”效应

龙岗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主要动力。拥有华为、比亚迪精密制造等知名企业及柔宇、云天励飞等行业新秀的龙岗,高新技术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里拥有丰富的创新元素,创新主体、创新平台一应俱全。

藏龙卧虎的大运软件小镇,正是汇聚创新主体的一个微缩影。

图片24.png

这片弹丸之地,处于龙岗产学研核心的大运新城南端,小镇占地14.5万平米,却有70多栋建筑。自2013年开园以来,小镇立足“创智、创新、创资”,通过企业聚集、资源聚焦、要素聚合,先后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省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深圳市投资推广国际化重点产业园区等荣誉。

烯湾科技,正是大运软件小镇里的重要一员。3年前,全球首个碳纳米管纤维量产项目在这里启动,不久前,烯湾科技开始向大型厂商供货。

作为军民两用新材料,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黑色黄金”,被中国列为国防航空科技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然而,长久以来,其制备关键技术被美日等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长期处于苦苦跟随的尴尬地位。

怀揣着“产业报国”的一腔热诚,烯湾科技董事长、首席科学家邓飞把总部落户龙岗,立志要在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话语权。如今,邓飞创立的烯湾科技已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碳纳米管力学性能产业化应用的团队。

回顾当初回国创业,邓飞坦言,为什么把深圳龙岗作为量产基地,首要原因就是政府大力扶持——他通过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扶持计划获得了资金支持。而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深圳拥有初创企业所必需的丰富人才。”

图片25.png

龙岗,同样也是王建辰的福地。这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80后”博士,是个标准的学霸。作为手术机器人开发者,他扎根这里缔造了一个科技创新梦。

“当时我全身上下只背着一个书包,包里装着几件随身衣物,怀揣着梦想再次回到深圳,来到龙岗。”2017年5月,王建辰决定回国创业,来到龙岗创立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条件很简陋,但龙岗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包括公司创立、项目落地、资金扶持等。同时,政府为企业发展建立起资源对接渠道,比如行业资源、投资平台等,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时光没有辜负当初的选择。现在,他公司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国内的领跑者之一,光是微创手术机器人相关专利就超过140项。

龙岗既是优质企业的“孵化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这些年,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来到这里扎根、创业、创新。柔宇、云天励飞、怡丰、华科创智等在这里孕育生根,机器人、5G 、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早在去年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中,铁汉生态、宏电、经纬通信、梦网科技、民太安保险、文科园林等科技创新项目落棋,龙岗有望出现一批十亿级、甚至百亿级企业。

图片26.png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正是一个重要指标。官方数据显示,龙岗的“国高”从2015年的569家飙升到2018年底的约1800家,四年飙升近4倍,“龙岗速度”可见一斑。

大国崛起,须有实业脊梁。与企业这个创新主体珠联璧合的,是一大批创新元素的交相辉映。

相关人士表示,在高等院校方面,龙岗的深圳国际大学园成为全国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国际合作大学集聚区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科研创新方面,拥有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2家市级基础研究机构、1家海外创新中心,以及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大幅增长。

图片27.png

有一组指标需要注意。企业创新方面,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476件,占全市28%,国内专利申请量3.1万件,占全市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20件。

创新要素的集聚发酵,创新优势的不断释放,人才的风云际会,高科技驱动路线的坚定不移,龙岗的科技创新蓝图,完成了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多元合璧。

解码:“龙岗速度”动能何在?

“龙岗速度”的缔造,有着诸多因素的加持,包括政策执行、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配套的完善,国际资源的利用,开放的视野格局,还有风清气朗的营商环境等。那么,“龙岗速度”动能何在?驱动龙岗高速前行的根源又是什么?

政策铺就快车道,为科技创新“搭台唱戏”

生于斯长于斯。作为“企业家好朋友”,龙岗在科技创新领域散发的独特魅力,需要保持。龙岗的定力,需要坚守。因为,用政策铺就快车道,强化规划引领,才能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今年初,区委以1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用三年时间,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龙岗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这份“军规”落地,区科技创新局全面修订《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实施细则》,以产业实际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原有31项政策中7项上调扶持金额,并新增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扶持、中小创新企业“五十强”培育扶持、创新平台提升激励、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年费激励等9项扶持政策,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图片28.png

龙岗给出了时间表:到2021年,实现年度专利申请量不低于20000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1.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600家,新型科研机构超过10家;高层次人才超过1300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3%……

这份1号文件,绝非心血来潮,而是顺势而为。龙岗深知,科技创新是这座新城的命脉。即便只是三年,也足以再续辉煌。

互为佐证的是,一份工作报告透露,去年龙岗区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1%。11%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解读,我国2018年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2.15%。以色列、韩国等发达国家相关数据也仅在4%左右。

“一座愿意在研发上砸重金的企业,才有希望。一座城市亦如是。”有企业家如是剖析。

毫无疑义,在科技创新产业政策铺就的快车道上,龙岗用军令一般的扶持政策做出了“表率”。

打造孵化育成体系,营造科技创新的载体环境

从龙岗成长起来的华科创智在短短的4年时间,从300万元起家,实现了如今估值十几亿元的跨越,以独有的纳米银线技术和成果迅速稳居行业龙头。公司核心人物之一的曾西平在谈到选址龙岗时表示,除了“硬件”,最吸引他们的是龙岗区的人才政策,住房、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企业的成长裨益甚大。

图片29.png

曾西平的这番心声,在很多科技企业家心中容易引来共鸣。没有深厚工业基础的龙岗,深知“孵化育成”的要义。

分享龙岗科技创新的载体环境,一位规划局专家“解密”表示,龙岗在土地上大做文章,优化创新产业空间。坂雪岗科技城和宝龙科技城46.54平方公里纳入深圳高新区,所覆盖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积全市第一。纳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节点5个,全市最多。此外,89.6平方公里面积纳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占全市1/4。土地的充分保障,让科技创新有了大施拳脚的舞台。

其次是众创空间的遍地开花。该专家表示,龙岗强化政策扶持,培育38个创客空间和7个众创服务平台,开设全国首个“众创TV”,设立国际青年创客联盟。在全市率先推动青少年创客教育,支持设立83个“学生创客实践室”,数量全市第一。

与此同时,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建设扶持、租金扶持、研发激励、税收减免等综合政策,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其中国家级3家、市级13家,孵化面积27.1万平米。还有一个重要举措是建设创新园区,对功能完善、产业高端、运营高效的园区,经认定后给予建设扶持,推动建成及在建科技创新产业园10家,总建筑面积238万平米。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数量稳居全市第二,其中企业类团队领跑全市。

国际资源八方来聚,让“外来和尚”念好经

与深圳的开放基因融汇贯通,龙岗一开始就积极融入深圳开放创新体系,深化对外合作,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开放环境。

对于这个曾经的边陲小镇、后发之区而言,这份心态颇为难得。

面对国际化合作的大势所趋,从某种意义上看,龙岗师承了深圳的对外拥抱的DNA。相关人士分析,龙岗主动对接国际创新资源,面向美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等全球科技前沿地区,搭建7列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在法国伊夫林省成立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为中法科技合作交流提供对接平台,有效推进了“引进来”“带出去”国际化战略。连续承办四届深创赛国际赛,设立十多个海外分站赛,108个获奖项目与我市相关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其中16个项目落户龙岗。

图片30.png

既放眼四海,也聚焦身边,龙岗一直在运筹帷幄。大数据显示,龙岗近年来不断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先后对接30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引进建设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2家市级基础研究机构和1家海外创新中心,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幅增长。

“去年在深圳坐电梯的时候我就在想:哇,我从来没坐过这么快的电梯。这种快节奏和方向感在我驻留深圳期间一直伴随着我。”两年前,当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瓦谢尔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实验室将落户龙岗港中大(深圳)时,瓦谢尔教授坦言:“深圳发展速度迅猛,是我和夫人去过的最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未来潜力无限。”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慨,从某种意义折射了一座城区的张力。

在业界有识之士看来,政策先行、环境加持、国际视野、高端站位,能够让创新精神自由释放,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是深圳成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独特魅力所在。龙岗,显然已经师承了这样的特区精髓。

经验之道

只有借鉴和传承,探路和摸索才有意义。龙岗科技创新路径,给自身的成长轨迹,也给其他城市带来了哪些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之道?

政令一脉相承,谋全局不谋一域

“谋全局者不可谋一域”。一脉相承的政策制定和目标落实,着眼整个环境,是龙岗的重要探索。近年来,龙岗在全市率先印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年,统筹实施“龙腾”“中坚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系列计划,2018年,又在全市率先出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统筹推进91项攻坚措施及115项重点项目。2019年,区委“1号文”出炉,对科技创新引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指导未来三年五年的工作,形成了一种连贯思路,构成合力。

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创新生态气候是各种要素组成的,包括人才,高校,载体,资本等各种资源互动联动。

图片31.png

在这个角色扮演中,龙岗特别注重市场化,让社会主体成为积极参与的力量,而不是政府力量大包大揽。一位科技局官员透露,“我们的政策导向、工作重点,都是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来参与科技创新。”

黄先生(化名)的企业落户龙岗,因为有核心技术,业务模式新,他的企业每年都以数倍的速度增长,成长性极好。但是,由于规模化不大,按照龙岗原来的补贴政策,黄先生每年只能获得政府100万元左右的补贴,和常规发展的企业的补贴力度是一样的。在他看来,政策跟不上,无法匹配企业的高速发展。

注意到了对于这个现象,龙岗区迅速调整了细则,做了高端企业培育,把扶持力度提高,以扶持增长更快更明显。

据相关人士介绍,成为“国高”难度很大,龙岗为此设立了一个完整的“国高”培育体系,从评选前到后续的支持。

图片32.png

“功成不必在我”的执政理念开花结果

“这个政府班子从上到下,传递了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愿意给后人栽树乘凉,不必给自己脸上贴金。”龙岗区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我们做了,功劳给谁都无所谓。

据观察,龙岗区工作作风颇为务实,会把压力层层传导,没有了浮夸之风,没有人“往脸上贴金”,形成了风清气朗的作风体系。

互为佐证的是,龙岗区委书记张勇在一次调研工作上坦言,“只有自己‘行得正’,才能赢得民心,获得群众支持。”他强调,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班子,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对得起自己良心”“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态度。

“要用改革和啃硬骨头的精神,在土地、产业和服务企业上大做文章,吸引更多优质产业来到龙岗。”张勇如是表态。

申请政府扶持资金,直接计算出结果

吴先生,在龙岗创办企业多年,从事个人计算机高端制造,年产值数十亿。一次偶然机会,龙岗区的政府部门主动找他,调研了几个数据,很快就为他的企业合法争取到了一千万元的研发补贴。

动动手指就多了一千万,这份看似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其实是每一位在龙岗潜心做科研的企业的应有福利。据观察,很多企业以往反映,“虽然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少,但企业往往不知道具体有哪些优惠政策,自己能拿多少补贴。”

日前,“龙岗区科技政策计算器”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计算器”针对企业最关心的“我能获得什么扶持”“扶持金额是多少”等热点问题提供服务。参会人员可通过扫码的方式登录该“计算器”,快速匹配查询可享政策、申报指南等信息。

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的政策搜索功能,方便企业快速查找相关政策;新增了政策的匹配计算功能,更加精准;我们增加了一个五星的匹配程度,就是提示功能。你所获得的星越多,代表的匹配程度越高,获得扶持的概率越大。”

以心换心,用真诚打动务实企业家

在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大概是和科技企业家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之一。该局相关人士坦言,大运会后,龙岗产业聚集的大部分是实体经济,凡是来这里扎根都是比较务实的企业和企业家,像P2P这一类企业就少了很多。因为这里地处深圳东部中心,更适合静下心来做研发做智能制造。这个特征在以前是劣势,现在反而是优势,在目前经济大环境下,泡沫经济空间很小。

图片33.png

“服务企业不能只看一亩三分地,我们的目的是把辖区的高新企业扶上马、送一程。”该人士分享说:每年该局给企业的政策补贴有限,盘子不大。因为企业家风格比较务实,不太去钻研这些政策问题,很多人对政策不熟悉,反而让一些中介钻空子。“我们会像中医把脉一样,对于好的企业,直接推荐给市里、省里甚至国家,把更多丰厚的政策都对接下来,让他们获得外面更大的盘子和机会。只要可以让本地企业受益的,一定强烈介入,对于企业经营则绝不干预干扰,让企业平时感觉不到政府存在,但是有求必应。”

未来之路

“双区驱动”的时空坐标下,“科技创新名片”如何千锤百炼?

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交汇中,明晰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坐标定位,龙岗如何主动融入时代机遇,在大湾区建设中构筑科技创新高地,开辟龙岗主战场?这是一个时代赋予的命题,没有答案,却必须深究探索。

不久的将来,坐落于龙岗的世茂深港国际中心,也许将成为粤澳港大湾区的新地标。现在,它已经初具雏形。不久前,世茂深港国际中心与柔宇科技结合打造的地产界首棵全柔性屏树于在展现中心冷艳亮相,这棵“柔树”的“树叶”由75块约8英寸的蝉翼柔性屏组成,能够像真实的树叶一样随风飘动,可显现高清图片、视频,完成远程操控及内容传输,完成新颖耀眼的视觉效果,寓意着科技与自然的圆满交融。

这张建筑名片,未来的新高地,让龙岗的科技创新基因,更具生命张力,也更值得期许。

毫无疑义,创新驱动是龙岗在大湾区赛道中的重要筹码。对标各区的CBD路径,龙岗在打造深圳乃至大湾区“科技创新CBD”的征程上,需要祭出什么杀手锏?

龙岗如何下好科技创新这盘棋,关键是抓到“牛鼻子”。 

眼下,在国际贸易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不少高端人才、科学家选择了回国创业。深圳,成为很多人才的首个登陆地。

此时,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目前龙岗的创新创业团队数量居全市第二,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细分领域建树很大。

这些人,正是未来的“牛鼻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别看这些专家还名不见经传,但是全球范围内很牛。高层次人才带动效应不一样,他跟全世界都有连接通道。通道有了,视野就有了,视野有了,高度就有了。龙岗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对接,拥有全球化视野,也就有了全球化的壁垒。当你有了壁垒后,任何地方,任何生态,都很难超越你了。

多年前,任正非对于高层次人才曾有过论述:华为就是600多个数学家,7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他们把资金变成技术,形成了技术壁垒。后面再由60000多应用工程师和研发人员,把技术变成钱。

从某种意义看,这就是科技魅力,也是龙岗区的启发。

“科学家是高地,科学家是未来”这句多年前的口号,直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对龙岗而言,把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牢牢握住,方是要义所在。

图片34.png

实际上,纵观各地尤其内地的城区发展,GDP模式存在短板,出现一些“挖墙脚”出政绩的模式。对于龙岗而言,吸引高端人才、汇聚高端产业资源,从源头做基础培育,把营商环境做好,让土地丰厚。

“我们不需要把别人的树苗移植过来,这不是强基固本之法。”一位龙岗官员坦言,“自己培育土壤撒播种子,总是会出几棵参天大树。”

扼住了科技创新核心的龙岗,还需要哪些功课?一些有识之士提醒,先行示范区是难得机会,龙岗要争取国家级的科技基础设施中心,以点带面,建设有示范性的产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释放更多科技和产业活力。

龙岗也要更加注重产业引导效应。诸如宝龙科技城这些地方通过示范区建设,引导新一代科技技术,产生强大吸附效应,并延伸出裂变效应,带动周边发展。

能否设置“内部特区”,也是业内抛出的提议,龙岗要整体加强管理机制体制,争取更多改革的政策倾斜,尤其高新区能否有更多政策的叠加和落实。

图片35.png

官方的态度也值得欣赏。今年11月11日,在龙岗区经济形势与企业发展座谈会上,龙岗区区长代金涛勉励企业家要坚定信心,根据行业发展和深圳经济前景,进一步增加在深圳、在龙岗的投资,政府也将一如既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继续挖掘有效服务企业要素,不遗余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显然成为了龙岗地方主官们的高度一致的执政理念。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中美贸易摩擦深刻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整体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以高度开放为特征的深圳经济一时脚步放慢也是意料之中。

构筑大湾区的新高地,绝非一条鲜花和掌声铺就的坦途。

对于龙岗来说,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民营企业专家、博商学院院长曾任伟一言蔽之:龙岗拥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完整产业链、中国城市极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庞大的民营企业集群和产业工人、极佳的创新环境,以及对全球人才吸引力,因此,有理由透过数据对龙岗未来的竞争优势充满自信。

读懂使命,方知荣光。在粤港澳大湾区高度交融的时期,在“双区驱动”的时空坐标下,龙岗需要制定方略、按部就班、布好棋局,龙岗也要正心态,更要燃状态,紧握科技创新这把利刃,开辟湾区的新蓝海。

图片36.png


来源:智企新闻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