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销售5000余万,签约超1亿,覆盖人群过亿——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闭幕

发布时间:2019-10-22 9:30:25

10月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落下帷幕。六天的非遗狂欢,共吸引了570余万人次现场参与活动,线上覆盖人群1.9亿人次,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

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本届非遗节在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开展了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830余场。来自86个国家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上演了一场有颜值、有价值、有力量、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化盛会,为全省民众和各地游客奉献出一场汇聚世界非遗的文化盛宴。

1571731231865445.jpg

1571731375207691.jpg

非遗节搭台,成都联通世界

美国夏威夷呼啦舞、斐济传统民族歌舞······非遗节期间,国际展演活动聚集了来自21个国家的64支演出队伍,为游客与群众带来充满国际范儿的非遗展演。

1571731473809530.jpg

1571731573720341.jpg

非遗节不仅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化展示平台,更是对话与交流平台。国际论坛吸引了64个国家120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商讨非遗热点话题。除了“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高端国际论坛外,非遗节国际论坛首度开设平行论坛,就非遗在城市社区的传承、传统工艺促进乡村振兴、非遗动漫化的探索与应用等话题展开研讨。专业性与贴近性的话题吸引不少慕名前来的“自来水”团队和个人参会。

汇聚了36个国家近90个非遗项目的国际传统手工艺展,凸显交流与互鉴,首次以“展中展”的方式,通过《新山海经》展览,展出了11名成都非遗传承人和8名法国手工艺者联手创作的“混血”非遗产品。

而毗邻国际传统手工艺展的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活动,第一次让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个民族的89件民族乐器齐聚一堂,通过现场表演、核心部件制作和体验,让散落四方的中国民族乐器同台对话,展现民乐之美,吸引了不少国外嘉宾现场体验与交流。

一门之外,来自四川16个市(州)、县(区)的200余盆经典川派盆景,尽力彰显中华传统艺术意蕴精髓。而崇州分会场的竹编国际竞技场上,来自巴基斯坦、波兰、法国、厄瓜多尔、印度等国的竹编手工艺人齐聚一堂。以竞技为名,非遗节为天南海北的非遗技艺和传承人提供了交流与互鉴的舞台,创新文化交流新模式。

丹麦龙蛋剪纸与中国山东高密剪纸交相辉映,川剧高腔与苏格兰风笛同台演出,中外非遗保护专家、从业者共话非遗……在非遗节遇见世界,中外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非遗节搭台,成都正成为展现世界非遗文化的“聚焦点”。

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展现非遗力量

紧扣国家战略,本届非遗节关注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首度举办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

四川凉山依托文旅部支持的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发挥唯品会在电商领域的优势以及设计、推广等能力,带动300名彝族绣娘就业增收2000元至4000元不等;安徽实施“四扶一加强”文化扶贫计划,以故宫博物院驻安徽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为契机,支持重点非遗项目开展文创研发和生产,带动近12万贫困户解决就业;成都市蒲江明月村以非遗为媒,打造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创项目集群和文化创客聚落的实践。2018年全村接待游客23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的总收入达到了1.08亿元……在非遗节上,来自全国各地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和创新路径,让非遗从“被保护”走向现代新生,展现出文化的力量。

1571731777175289.jpg

推动成果转化,激发非遗“创造力”

6天5510万——这是非遗节首度举办的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交出的答卷。

不同于以往以实物为主的非遗展览,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聚焦非遗符号的授权和转化,邀请了53家IP版权方参展,拿出300多个IP授权元素展出洽谈,通过“时代共振、传统共生、合作共创和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四大主题展区,展现非遗跨界的成果,吸引了网易、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众多业界大咖关注。

展览配套的“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论坛”开创性地将“非遗作品授权”这一前瞻性探索落到实处,对非遗授权价值链进行清晰的阐述和界定,对推动无形文化遗产授权、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提供了范本,为非遗授权和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经过6天的洽谈与对接,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最终成功对接项目80余个,洽谈签约金额达到5510万元,有效推动非遗成果转化。而整个非遗节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额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有效激发了非遗的“创造力”与“市场力”。

以非遗之旅为载体推进文旅融合,是成都和非遗节激发非遗创造力的又一项探索。非遗节期间,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成都市正式发布10条“非遗之旅”线路和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主动探索将非遗基因全面融入旅游,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非遗节期间,约有50万人次参与了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活动,有效带动了非遗项目产品销售、合作研发和周边乡村旅游经济。

全域掀热潮,非遗节覆盖人群过亿

武侯分会场展现曲艺、彭州分会场主打川剧、水井坊分会场推出沉浸式戏剧……非遗节期间,28个分会场活动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结合自身特色,展现非遗的特色之美。

为期七天的非遗节,是一场文化的盛会,更是一场人民的节日。非遗节主会场的留言板,成为游客和市民对非遗节的点赞台。“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一位市民在留言板上如此写道。据统计,非遗节期间,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共有70万观众入场参观,28个分会场吸引了350万观众参与,社区实践及配套活动共有150万人次参加,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其中,以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李子柒引领的新浪微博非遗节相关话题点击量1.6亿人次,一直播、抖音、封面、看度等直播平台在线观看人数超3000万人次。

本届非遗节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力,助力非遗节实现多媒体立体传播。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等在内100余家中外媒体500余人次参与宣传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单条新闻报道,人民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2日中午12:00, 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发布新闻报道5000余篇(次)。境外(涉外)媒体报道500余篇(次)。

1571731803242633.jpg

1571731827790475.jpg

品牌化运作非遗节,未来将建“章程”

非遗节闭幕,文化交流不会停止。丹麦的龙蛋剪纸将从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搬家”到金沙遗址博物馆,从10月27日开始,继续延续中外文化的对话。

参加国际手工艺展的国外手工艺者异口同声要求,下一届非遗节继续参会。《新山海经》展览中,中外艺术家联手创作的形式在非遗节上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成都和法国两地的三场展览已经提上议程。

第七届非遗节成都执委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后第八届非遗节将启动筹备工作。“我们将总结这届非遗节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国际化专业化,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度,不断创新办出特色,争取下一届更精彩。”

与此同时,非遗节的相关章程也已经在路上。“非遗节已经举办了七届,形成了自己的办节机制和操作模式。下一步,我们将设置专门课题,制定非遗节章程,让非遗节机制化,助力非遗节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化打造。”

而非遗节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的打造也将迈入新征程。“下一步,我们将以非遗为基础和IP,丰富非遗元素,引进更多非遗商家和机构,组织更多非遗活动。让非遗博览园在非遗节的热闹持续在日常。”


来源:四川新闻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