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凭借三代人的精心传承成就了东北熔堰石大米粒粒醇香

发布时间:2019-09-17 7:00:02

独特种植条件

孕育天然高营养大米

熔堰石大米俗称“长在石板上的大米”,生长在万年熔岩台地上,享受着黑色腐殖土壤的滋养,纯净镜泊湖水的灌溉,呼吸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观如羊脂美玉,品味甘醇柔韧。

昼夜温差大,是东北米香醇的原因之一。正如新疆的瓜果,相对其他产地会更甜,也是因为昼夜温差大,水果内聚集了大量的糖分使水果变得甜一个道理。东北的主要粮食产区处在北纬40度,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是处于极深内陆的大陆性气候,受来自内蒙古的冷空气影响大,一年中更多的时候都是夜长昼短,所以昼夜温差大,给米自身的营养积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样的大米,蒸煮出来的饭味满屋飘香。盛出一碗,晶莹糯绵,透出油光。

可这一切的美味,都是凭借三代人的精心传承,才成就了高营养的口感大米——熔堰石大米。

一粒米,爷孙三代

五十年专注种好每一粒米

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碗油汪汪、香喷喷的大米饭,家里祖辈就种植水稻的张明立在生产队劳作过程中,与水稻种植结缘。为了培育出更适合本地气候、温度、土壤的优质稻品种,他大半生的汗水和心血都倾注在黑土地里,没日没夜地守在地里,与天气、农时抢时间。30多年了,周围的人纷纷“洗脚上岸”,他却甘之如饴地干着最苦最累的农活,由于经常赤脚下水田,他脚上的皮肤都被脏水泡烂,四五年也好不了,有人看不下去,问他怎么不休息,他却摇摇头:“田里还有数十个水稻新组合,能不能繁衍出符合预期的稳定后代,至少要等10年,哪能休息?”

茫茫稻田中寻找变异品种,犹如大海捞针,需要不间断地观察、记录,一丝不苟地辨别。正值早稻收割、晚稻播种时节,张明立白天忙到无暇吃饭,晚上则辗转反侧,脑子里全是稻种情况。

半个世纪的执着张明立从常规水稻中选育变异植株,培养繁育出丰产性能好的新品种,并获得丰收。

一代开拓、一代耕耘。从小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长大的张学义,可以说是“熔堰石大米”的“传承人”,对水稻种植有着特殊的“优粮”情怀。在外经商的他脱下皮鞋,挽起裤腿,像父亲当年那样,赤着脚下地干活,成了新一代农民。“父亲老了,田里的农活,得有人接手。水稻育种研究,更不能断。”张学义说,父亲年富力强的时候,全家支持他育种,现在,父亲老了,对他最大的支持,就是回家帮忙。

为了帮助父亲推广辛苦培育的熔堰石大米,张学义在2013年发起成立了熔堰石大米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订单种植”模式,开发“熔堰石大米”系列产业链。“通过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等合作,合作社把繁育出的优质熔堰石大米种子送到社员、种植户手里,以订单的形式回收熔堰石大米产品,目前已在牡丹江市发展了占地6000余平方集科研、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产基地,实现年产优质熔堰石大米200吨。”

从传统单打独斗的水稻种植到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再到成立稻米加工厂,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张学义终坚持稻米品质第一。他常常说不能砸了祖辈的招牌,要种就要种出经得起时间和消费者检验的放心大米。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质量关,生产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统一品种、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投入品、统一收货的“五统一”模式,打造了熔堰石大米品牌。

张学义说,目前合熔堰石大米经农业农村部稻米检测中心等测明富硒多铁、丰锌高钙、多镁高钾、高蛋白,可作功能性营养大米。“因此熔堰石大米受到了市场欢迎,这也让社员和种植户的亩均纯收入提高了。”

“而在看到熔堰石大米产业的发展前景,现在我在打拼的儿子张伟也回到了家乡,与我、父亲一起帮助合作社发展熔堰石大米,开拓熔堰石大米推广业务。”张学义说,熔堰石大米已经成为了张家爷孙三代共同奋斗的重要事业。


来源:人民交通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