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令人"恋恋不忘""难舍难分"的食物们

发布时间:2019-09-02 6:12:17

又是一次暑期,又是一次与亲朋好友们的盛大欢聚。在一次次宴席诱人的美食背后,牵动着我的是担忧和顾虑。

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对吃这件事的情感是异常复杂而难以诉说的一件事了吧。

吃不再只是一件纯粹生理的事情,而是牵扯着记忆、情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吃由此也成为生命中一种美好的享受。

但——对一些人来说,美食是一种让人恐惧的存在,代表着体重秤上不断上升的数字。不管是精心烹饪的大餐或是街头速食,对他们来说,食物因为变成了一串串卡路里统计数字而不再真实美好。一次次精确计算卡路里,疯狂的在APP上记录数据用尽毕生所学去加减乘除的背后,透露着的是无尽的焦虑和无法自控的不安,因为我们——不堪重负。

而另一些人则成为食物的狂热爱好者,毕竟,这是一个“吃货”横行的时代。他们他们不能自控地只管把大量的食物填塞在自己的胃里,仿佛填满自己肚腹的同时,也希望用这种舌尖的快意和肚腹的满足感来喂饱自己的灵魂。毋庸置疑,食物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那些被胡吃海塞进去的食物,在肚腹中混杂翻滚,最终成为一堆无处可去的热量,增长了过多的脂肪。

这是食物最丰富的时代,这也是食物最贫瘠的时代。食物的意义到底是在升华还是变质?

真正的食物在离我们远去。

暴食症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你或许难以理解,贪爱美食本是人的本性,失去了美食还有什么人生意义?但当食物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与幸福,而是无法自控的去充填扩大自己的胃、塞满自己的口,疯了一样的想要咀嚼食物的压抑感和痛苦感时,问题恐怕不再是那么的简单。

举一个例子,知乎板块关注“暴食症”话题的早已达到万人以上,“暴食”、“催吐”、“减肥”、“痛苦”这样的字样早已司空见惯,字里行间表达着无法自制的进食痛苦及摧残自己身体的自责悲痛的匿名回答数不胜数,着实令人心痛。其中,很多,都是由于想要减肥控制饮食却无法抵抗身体本能反抗,走上暴食继而催吐的深渊。

人们爱美的心我深可以理解,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根本不是任何错误。但当食物早已不只是饥饿感得到结束、抑或是一家团圆的欢喜这样的美好的意义,而在这样的一个物质相对丰盈的时代,看似很多人逃离在饱腹之忧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依旧无法逃离食物对我们的控制和束缚。

你可以想象吗,那些本位于青春的花样女孩,那些有着治愈微笑的女孩们,在一天之内可以花销上百元,无法自控的吃进去两斤蛋糕,三斤面包,五斤水果,好几包巧克力,沿街的各种零食,夜宵烤串,然后,为避免自己发胖,带上催吐管去厕所抠嗓子,或者吃酚酞片以减少吸收,陷入日复一日的惆怅和自责。他们不想这样,他们宁愿他们从未开始……

饮食障碍在致死的心理疾病中的占比我们已经不容忽视。所有的饮食障碍(饮食失调)都和一系列身体健康并发症直接相关,比如饥饿、心脏骤停、肾脏疾病、食物耐受不良等,当然饮食障碍也是人们入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早已超出了我们的本能认知,甚至严重的患者往往会被分类为精神疾病患者的类别,被认为存在复杂的健康体对他们自己和家庭都是无法估计的负担和损失。

然而现实是这并未引起重视。保健医疗提供者很难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基础教育以及培训,来帮助他们认识并且对饮食障碍产生足够的反应,而患者本身耻于向他人表达这种困窘的境遇,他们的家人的无法理解更给他们带去了精神上的负担。 而这一切,或许只是来自于一个想让自己更美的小小心愿。

吃播文化的盛行令人深思。以吃播的食量,已经远远超过我们正常人食量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先不说我们是否真的能以观看吃播视频满足自己的食欲,当看到他们在镜头前不经咀嚼,吞下一份又一份美食的时候,从她们的眼里能看到的,很少是被食物“治愈”的满足感,更像是一种自我逼迫的痛苦。再者,通过网络途径传播所谓“吃播”的视频,更是对审美及价值观于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极大的影响。其中有多少人是因为“大胃王密子君”、“木下佑香”等等大胃王而掉入暴食、催吐这个深坑的呢?但吃播的点击率、观看率之高令人忧思。

明明我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形体正常甚至偏瘦的人呀,甚至已经骨头瘦削扔嚷嚷着自己要减肥……我想,端正心态,或许需要的是不再想着数字,而是与自己和解,与他人的嘲笑和解,重建自己内心的秩序。人是一个独立而美好的个体,生而不同,而不是偏要攀比个高下对错。

其次,给食物文化更多的丰盛的向上的意义,让食物回归到食物它自己本身吧,让人面对它能够和谐共处。对待他人方面,若我们对待他人有更多一丝丝的善意,在评判他人之前,先思考到自己尚有不足之处,尚有无能为力之处。毕竟,少嘲笑他人一次,也是对自己人品素养的再一次更新与升华。


来源:华夏小康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