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消费金融分化发展 榕树贷款智网AI技术连接用户

发布时间:2019-08-26 8:36:54

随着各家机构陆续发布半年报,消费金融业务显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从上市银行来看,截至8月22日,已有9家A股上市银行以及港股上市的邮储银行等披露了上半年业绩情况。对比各家银行的消费金融数据发现,个人消费贷业务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银行增长态势明显,部分银行增长速度放缓,规模下降。

截至2019年6月末,青岛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分别达到27.28亿元、8.54亿元、20.4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6.39%、4.41%、32.3%,都结束了2018年末负增长态势。

从消费金融公司看,据不完全统计,2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4家(分别是中邮消金、招联消金、湖北消金、长银五八消金)公布上半年业绩情况。从目前已披露企业来看,上半年消费金融企业净利润增速逐步放缓,但整体呈现正向增长。

  榕树贷款表示,虽然多家机构尚未发布半年报,但可以预计消费金融业务稳步提升将会是行业普遍趋势。其理由是根据上半年经济增长数据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消费仍然是引领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获客成本攀升

消费金融业务稳步增加的同时,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业内人士表示,获客成本的攀升已成为各大消费金融公司所面临的现实课题。业内普遍认为线下获客的成本比线上高。其中,在线下场景中,部分线下分期平台的POS贷获客成本已达到13%-18%。

对于线上流量的定价,则没有单一标准。据某第三方导流平台透露,不同消金平台的要求不同,有的消金平台仅需要通过用户提供的基本信息和运营商数据进行流量筛选,费用较低;而有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验证用户的芝麻信用分、电商平台数据等,则费用相对较高。

某消金公司高管表示,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最关键一环就是获客。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获客成本高成为消费金融面临的挑战。自主获客能力是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不过,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自主获客能力需要建立在技术和场景之上。消费金融公司自主获客的能力有强有弱,主要取决于对场景嫁接的速度、效率、质量,以及用户体验、风控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只有在短时间内,充分获得足够全面、优质场景,为广大有真实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消费金融服务,并保持良好的风控表现,才是拥有优质自主获客能力的体现。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机构发力消费金融,对客户的争夺愈加激烈。当前,大中型银行占据了信用卡市场中的大部分市场空间,中小银行已开始借助金融科技发力信用卡业务。当银行信用卡服务中高消费群体时,大部分长尾人群对于部分银行、消金公司而言,贷前获客、贷后管理等业务较为繁琐,再加上本身大数据风控能力、数据整合能力等并不是很强,要抢食消费金融领域,困难重重。

多方协作成主流

有专家表示,在科技赋能下,金融同时渗透到消费生活各个领域,消费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表示出金融科技探索持续活跃、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清晰、服务客群不断下沉、助贷联合贷模式普遍等明显特征。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它的技术和业务模式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入了活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消费金融市场还会涌入不少新的玩家,除了延续线上+线下并举的行业格局,资金方+场景方+技术方的多方协作模式也将成为主流。

榕树贷款即是与银行、消金公司等机构协作的金融信贷智选平台。榕树贷款独创的智网AI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多维度刻画用户,综合评估用户的额度需求、用款时间、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信息,1秒之内完成产品匹配,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贷解决方案,满足全网用户多样的贷款需求,达到凡有合理贷款需求的用户都可以在榕树平台得到授信,最终实现“普惠金融”。

对个人用户而言,榕树贷款通过将个性化的推荐设置与人工智能推荐算法相结合,帮助用户一键直达最适合的贷款产品,更加精准地对接和响应用户需求,提升贷款效率。榕树贷款的用户最快 1 分钟即可获得放款。榕树贷款还特别设置了新手攻略和还款试算器,能够帮用户迅速了解所申请的贷款产品特性,贷款申请流程更加透明、安全。

对金融机构而言,榕树平台大大提升了目标用户的尝试率,使得用户与金融机构的需求连接更紧密,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的获客质量,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产品特性和品牌展示空间。


来源:北国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