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遥远的记忆 永恒的情怀

发布时间:2019-07-25 8:28:42

——宜兴钱氏紫砂传承人钱超访谈记(一)

——中国紫砂历史文化之薄见

“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这是明代诗人李渔对紫砂壶的评价,贴切而中肯。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融合了多种传统技艺,集中华文化内容于一身,它古朴淳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因此,一把好的紫砂壶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给人以唯美气质,令人爱不释手。

\
春意盎然,落日余晖中,笔者来到宜兴钱氏紫砂传承人匠人紫砂基地,如约与钱超先生拜会。钱超,中国新兴代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自幼受家庭熏陶,家族世代从事紫砂事业,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05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王小龙,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丽君学艺。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不断努力,练就了扎实的制壶技艺。所创作品深受“王氏道艺”的影响,融入现代艺术风格,使自己的壶艺博取众长,引领创新,融古通今,所有作品均以优质原矿紫砂泥手工制作而成,格调高雅。2010年8月《秦权壶》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2012年9月《开心果壶》被淄博市博物馆永久收藏,2016年《开心果壶》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2016年12月《秦权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

笔者:紫砂壶是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典型的手工艺陶器,其制作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富含一定的

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今天我们就从紫砂的历史说起,请您描述下中国紫砂的发展脉络?

钱超:紫砂明确的创始在何时,在我们中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砂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是创始人。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施工中发现了紫砂古窑遗址,才得到证实宜兴陶瓷生产的始于新石器时代。宜兴是个古老的县,始设县于秦,远在新石器时代,勤劳的人民就在这里开创了原始陶瓷生产活动。先后多次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址七处,其中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五处。古窑址近百处,其中有汉代窑址三处,六朝窑址三处,隋、唐、五代窑址九处,宋、元窑址二十处,明、清窑址六十多处。 因此民间传说,把越国的范蠡奉为“宜兴陶瓷创业的祖师”或“陶朱公”是不真实的。宜兴盛产一种特殊陶土,其颜色多为绛紫,故统称紫砂。 但其颜色亦有红、绿、黄、白等,故又誉为”五色土”。用其所做茶具即为紫砂壶。明清时期,紫砂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艺术。多种文化性质的巧妙结合,铸成了紫砂文化的标志性特色。古紫砂窑址位于宜兴蠡墅村羊角山,是丁蜀镇黄龙山的支脉系统,这里是盛产紫砂泥矿的地方,所以古人把窑建在原料的产地。具体说来,可概括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宋代紫砂壶的兴起

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说明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位于宜兴的龙窑窑址被发掘,经过专家考证,该处窑址建于宋代。考古工作者从该窑址中发现了大量紫砂陶残器。

(二)、明清两代紫砂壶的鼎盛

明清时期,紫砂艺术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紫砂壶制作名家层出不穷,各名家所制作的紫砂壶各具特色,艺术造诣也十分出众。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名贵可想而知。从明代万历时期到明代末期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至清代,紫砂艺术步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紫砂壶制作高手灿若繁星,壶具本身的造型、外观也推陈出新、各具特色。康熙时期,紫砂壶热所造成的艺术声势终于吸引了宫廷的注意,自此开始,宫廷艺匠会对宜兴进贡的紫砂壶胎进行二次艺术加工。乾隆时期,紫砂壶已然成为宫廷用品。清代紫砂壶制作工艺杰出代表人物以陈鸣远、邵大享等人最负盛名,尤其是出自陈鸣远之手的紫砂壶现已成为稀世珍品。

(三)、近现代紫砂壶的发展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各种样式新颖、构思精巧的紫砂壶相继问世。从数量上来看,现今紫砂壶的品类已经由先前的几十种激增至数百种之多。

笔者:绵延着紫砂历史的文脉传承和您多年来身体力行的紫砂匠人事业,请您谈谈您对紫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钱超:(一)、紫砂壶文化承载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一个分支,其将世界视为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早在西周末年,就有“五行相杂,以成百物”之说。做茶壶用的紫砂俗称五色土,正好对应五行。从紫砂壶的制作材质来看,其成分包括了土、水以及金砂等物质。从紫砂壶的烧制过程来看,其必须依赖火种用于对木材的引燃、加热。由此可以说,每一把制作精良的紫砂壶,其不但是造型别致的艺术品,更是五行元素的结合体。西周时期的伯阳父曾经认为,世间万物得以演进的关键奥义,即在于阴阳之间的完美融合。从紫砂壶来看,其同时实现了“阴阳”两种元素的承载,因而堪称是中华传统思想中阴阳调和理念的最佳代言品。

(二)、中华传统思想的宝库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以及佛教文化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紫砂壶同时将三种文化孕育于一体之中。如若将酒文化视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将茶文化比拟为现实主义的象征,那么,紫砂文化具有什么特征呢?紫砂文化的鲜明特征就是自始至终推崇一种理智的、灵活的包容主义。紫砂文化胸怀开阔,从来不走极端;紫砂文化海纳百川,坚持兼收并蓄。所以,无论是儒家的弟子,还是道家的信徒;无论是出家的僧人,还是还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从儒家思想的内核来看,其对中庸思想推崇备至。此种思想对于后世的紫砂壶制作者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古往今来无数制作者对于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来看,其在制作过程中所遵循的“不偏”“不易”制作理念,正是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道家思想讲求的是“道法自然”。当这一思想传承至魏晋时代,则催生出大量淡泊名利、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身心与灵魂自由的田间隐士阶层。而这一思想亦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地影响到了无数的紫砂壶制作者。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紫砂壶制作者为躲避闹市的车马之喧,将乡间作为安身之所,在此安心打磨技艺,这便是“道法自然”思想在紫砂壶制作者中实现了思想传承的体现。

(三)、映衬民族与地域文化。受制作材质特殊性的影响,使得宜兴成为最适宜遴选材质用于制作紫砂壶的产地。该地自古人杰地灵,紫砂壶制作工艺受到当地深厚人文底蕴的浸染。所谓的文化,是代表人类文明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受自身的文学、艺术、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进而得以形成的,展现出的该民族独特的价值观、文化观以及审美观。而紫砂壶的文化性则表现为其代表了一个民族独特的艺术审美特质。

(四)、反映了中国的茶文化。从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此种文化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在这一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茶道文化。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适合沏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泡出的水中也有茶香。紫砂壶文化与茶文化相伴相生,茶道文化在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更推动了紫砂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两种文化在彼此实现了充分的文化交融之后,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添加了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笔者:紫砂文化的对您个人价值体现您有何感想?

钱超:多年来践行工匠精神从事制壶工艺的过程中也颇具内心的独特体会和个性感悟,一把壶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
见自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学会爱自己,与自己和解,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终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见天地,重新认识生活,了解这个世界,让人生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不愿固步自封,却一点点地消磨斗志,困于一隅,画地为牢。不要在自己固有的区域内打转,勇敢地走出去,外面的世界还有很大。

见众生,温凉慈悲,内心安宁。时光温凉,常怀一颗慈悲之心,与人为善,获得内心的安宁,不再去怨恨人,哪怕是伤我最深的那个人。渐渐明白,每一个出现在生命里的人都是有原因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一壶一世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把过去的一切不如意都当成浮云,珍惜现在所有,坚信未来可期。

\


来源:华夏小康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