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电影工业化是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布时间:2019-07-24 6:25:13

2019年已经过了大半,细数上半年电影行业的“大事件”,漫威超级英雄绝对是TOP榜上的NO.1。4月我们刚刚告别了“钢铁侠”和“黑寡妇”,6月小蜘蛛彼得.帕克就携初恋女友走入了观众的视野,漫威系列超级英雄以超强的威力迅速席卷了全球各大院线市场。而对于同时期上映的国产电影来说,只要漫威一出场,所有国产电影就将面临集体“沦陷”的命运,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好莱坞工业化“大片”所拥有的绝对竞争力。

不得不说,漫威系列是好莱坞高度电影工业化的产物,而好莱坞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电影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方,用它一次次的成功向世界证明成熟的工业化才是目前世界电影行业发展的顶层。

成熟的电影工业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要求作品内容要类型化,生产过程要标准化,管理模式要规范化,硬件技术要创新化。同时,工业化体系,格外看重人才专业化的培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对于整个电影行业,只有以成熟的工业化体系作为支撑,才能源源不断的创作出更多的“爆款”佳作,对于观众而言,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可以使电影作品的整体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减少观众“踩雷”的几率。而电影工业化体系下新技术的创新,也会让观众的感官体验不断升级。一张电影票的价钱和一顿快餐的价钱差不多,而电影工业化会让我们有一种花着快餐的钱却享受着满汉全席的感觉,真真切切的做到物超所值。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之路

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是历经了几十年的不断探索,才逐渐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工业化体系的。和好莱坞一样,中国电影也有着百年的发展历程。

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景丰拍摄的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开创了中国人自己拍摄影片的先河。而这部开山之作的问世,也成为了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的开端。

\
 

经历了短暂的萌芽期后,1922年——1937年,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由于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相对充盈,而行业内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也日渐丰满,许多资本家都将他们的投资目标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很快一大批电影公司应运而生。随着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许多电影公司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电影制作,他们将触角伸到了院线市场,形成了“影院业与制片业的最初联合阵线”。这一时期有名的三大公司“明星”、“联华”、“天一”,也把他们的制片内容分别侧重在“长篇正剧”、“文艺片”以及“稗史、神怪片”三种不同的类型上,这也是中国电影关于作品内容类型化的最早的尝试。虽然这一时期创作的国产影片在影响力上不逊于国外,但这样的“成长”过程却因受到战争及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制度开始健全化,电影产业也开始全面复苏。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以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和张艺谋的《红高粱》、《活着》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这也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而这一时期,香港成为了中国最早出现电影工业化的地方,无论从制片模式,到专业分工,以及组织结构都较为完善,其所具有的“专业化”特性,也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了WTO之后,外部冲击对中国的影响尤为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与狼共舞”是中国电影不得不做出的选择。2001年,华语电影《卧虎藏龙》作为中国电影人与好莱坞合作的产物,第一次冲进奥斯卡,并斩获多个奖项,这也给中国电影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而这一时期,有着海外、本土双重投资背景的《大腕》、《英雄》等国产影片也相继问世,其中《英雄》不仅在国内创造了2.5亿的票房佳绩,就连在国际上也连续两周成为北美地区的票房榜首,这是以往中国电影从来没有过的情况。“借水行舟”使中国电影人终于可以与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进行一次亲密接触,也让中国电影人认识到当时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与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存在的巨大差距。

\
 

近年来,《泰囧》、《美人鱼》、《红海行动》、《战狼2》等“爆款”影片不断刷新着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但在光鲜的成绩背后,国产电影却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票房和资源向头部电影聚集,而有些电影的票房却只有几千甚至几百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现象说明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参差不齐,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不高。

今年年初大火的《流浪地球》虽然让中国观众对中国本土科幻电影的创作水准刮目相看,但拍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不足。《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在记者专访时曾提到,由于国内缺乏拍摄太空戏的经验,拍摄过程中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尝试,而尝试就需要更多人力的填补。比如在拍摄太空的时候,吴京需要穿上六、七十斤的衣服吊威亚,由于没有专业的威亚技术,我们就只能拿“人肉”来填。虽然《流浪地球》已经是国内在工业化上尝试较为领先的作品,然而离我们熟悉的好莱坞顶尖制作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
 

目前中国电影还没有建立成熟的工业化体系,在新技术的应用上也较为落后,还需要大量借助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相关专业人才更是短缺。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电影工业化”之路尚属初级阶段,未来还需要中国电影人共同努力才能把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之路持续向前推进。

中国电影工业化能否在中国电影人的努力下逆风翻盘?

目前,众多中国电影人已经开始意识到电影工业化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之路,而且他们也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的电影工业化之路仍属于初级阶段,但他们愿意为中国建立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而努力。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曾在影片上映后,对整个项目做了长时间的复盘与调研,目的就是将所总结的工业化雏形和经验教训与业界分享,帮助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立。除了自我复盘,郭帆导演对业内其他采用工业化模式制作的项目也同样大力推崇,《封神三部曲》就曾多次得到他的赞扬与肯定。

\
 

《封神三部曲》的导演乌尔善对于电影工业化也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认为电影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类型化的创作、科学系统化的管理、新技术的运用。因此,《封神三部曲》基于这三个方面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在剧本创作上,学习类型化的创作思维;在科学管理和新技术应用上,通过搭建国际化团队促进剧组的年轻人学习国际团队的管理模式和新技术,再将学习到的宝贵经验本土化,从而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

类型化的创作的意思就是,每一种类型片都有一定的创作标准,无论从剧本、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乌尔善导演之所以会选择“封神”这个题材,是因为它是符合电影本质的幻想电影,他希望《封神三部曲》能够弥补中国缺少“国产神话史诗大片”这个遗憾。在制作过程中,乌尔善导演始终强调“文化属性”,画面设计充满了中国人自己的美学元素。他带领概念设计团队、美术设计团队和编剧团队用一个月时间走访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十所商周历史、文物博物馆等宫观古迹,最终确立了以元代道教水陆画、商周青铜器和宋人山水三个元素为基础,在历史与神话之间嫁接出的一种原创美学概念。

\
 

在技术方面,《封神三部曲》在场景搭建时运用了大量的LED光源,全部采用8K摄像机拍摄,最高程度的保证画面的质感。由于这部影片大量的镜头需要由后期特效来实现,为了弥补国内缺少高水平的专业特效公司这一问题,乌尔善导演特地成立了一家特效分发公司神话数码(魅思电影科技),将影片所需要特效的镜头进行统筹规划,将不同特点、不同难度的镜头,分给全球各家合适的特效公司制作。同时,还在美国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与美国的特效团队进行沟通。《封神三部曲》在数字科技、雕塑艺术、机械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突破。乌尔善导演也在采访中表示“年轻人要通过这个项目迅速学习和成长,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做完《封神三部曲》积累丰富的经验,成为未来中国电影工业化最重要的推动者。”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在探班《封神三部曲》剧组后说:“跟《封神三部曲》相比我们就是手工作坊,我们工业化不足的时候都是拿‘人肉’填的。《封神三部曲》的电影工业化系统很震惊,我觉得特别棒”。为了汲取电影工业化的经验,乌尔善导演、制片人杜扬还曾携团队到美国、新西兰等地进行广泛调研,再综合国内多方因素,评估和建立起整个剧组的工业化体系,努力达到既符合国际最高制作水准,又契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可谓真正实现了电影工业化制作的本土化。

\
 

在《封神三部曲》的工业化之路上,制片人杜扬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角色。对于电影工业化,她提出“人性化”的概念,表示工业化的目的之一是让工作人员的心安定下来,让他们适应剧组、热爱工作,将“人”纳入工业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这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

虽然不知道《封神三部曲》能否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翻盘之作”,但我们已经能从中看到众多中国电影人为中国建立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所付出的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一定可以走上适合本土的电影工业化之路。


来源:大众新闻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杨文博

$prenew$
$nextnew$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